1980年,31岁的徐小凤嫁给了汽车经理廖晖,对方生意做得很大,也对徐小凤提出了一个要求:“你别唱歌了,我们定居美国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对于风光无限的女明星来说,最完美的谢幕似乎总是在事业最高点时嫁作人妇,回归家庭,这几乎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时代惯性。 但就在这股集体意识中,已经是乐坛天后的徐小凤,却走到了一个让她必须“逆流”而上的人生路口。 那时,徐小凤的面前摆着一个由未婚夫廖晖递过来的“完美剧本”,廖晖是位成功的汽车公司经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为人沉稳又体贴,他给出的未来承诺是当时无数女性的终极梦想——移民美国,过上安稳优渥的家庭主妇生活。 可徐小凤手里,早就紧紧攥着另一份由自己亲手书写的“大女主剧本”,彼时的她,已经是被所有人尊称的“小凤姐”,金唱片奖拿到手软,演唱会一票难求。 这份事业对她来说,不是谋生的工具,而是她用中断学业的代价换来的自我价值的全部,廖晖的规划,不管出发点多好,都等于要她亲手撕掉自己人生剧本里最精彩的部分,退回到一个配角的位置。 而真正让这场冲突走向决裂的,是廖晖的提议,不偏不倚地踩到了徐小凤的两条人生底线:她的艺术生命,和她的国族认同。 徐小凤的音乐路,是她自己选的,从当初为了热爱放弃学业,到在夜总会里一场场唱出来,她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主动性和奋斗。 歌唱已经不是工作,而是她的生命本身,让她“放弃一切”,就像是让她交出自己人生的所有权。 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放弃中国国籍,这个要求,已经完全超出了生活选择的范畴,直接捅到了她身份认同的基石上,作为一个骨子里爱国的艺人,她绝不可能把国籍当成一个可以交换的条件。 于是,这件事从最初对“放弃事业”的“无法理解”,迅速升级为对“放弃国籍”的“无法接受”。 那次分手后,两个人的人生航向彻底分开,但都驶向了各自的圆满,廖晖在美国成家立业,实现了他规划的安稳蓝图。 而留在香港的徐小凤,事业迎来了更壮阔的海啸,1987年她在红馆连开22场演唱会的纪录,至今仍是一座丰碑。 更重要的是,她靠着自己精准的投资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把人生的方向盘,牢牢握在了自己手里。 也正是因为这次“逆流”的抉择,让徐小凤从一个顶尖歌手,蜕变成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从此,她口中的《顺流逆流》和《风的季节》便不再只是歌曲,而是她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成了无数香港人心中关于独立与坚韧的象征。 很多年后,徐小凤平静地回顾往事,她说自己是用一段婚姻,换来了一个“完整的自我”,云淡风轻,没有半点悔意。 信源:搜狐新闻《1980年歌星徐小凤要嫁汽车经理,对方提一个特殊要求后,双方分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