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杭州又有新动作

11月4日,杭州启动2025年第二批人工智能产业项目申报工作。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项目申报已推动16个重点项目落地,第一批拟发放补助总金额达4134万元。

在刚刚发布的2025年第二批人工智能产业项目申报工作中,三类企业用户被纳入补助对象:针对获得2025年国家人工智能券补助的企业、拥有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模型的企业,以及对“魔搭社区”在模型、算子等类别有贡献的企业用户。

在深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这条路上,杭州走得很早。早在2023年7月,杭州就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算力供给、应用创新、产业集聚这些关键领域的具体举措都明确了下来;时隔一年,又紧跟着推出《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算力设施、模型生态、人才队伍等五大核心领域拿出具体政策,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集聚和融合。

在筑牢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这条路上,杭州又走得很稳。近年来,杭州通过产业引领、政策落地、发放算力券等“组合拳”,吸引了一批AI技术核心企业与开源生态团队。滨江区构建“数据、算力、模型”三位一体人工智能政策体系,培育40余个覆盖商业航天、AI感控、数据安全、低空防御等领域的行业大模型;西湖区建立企业“能力清单”+政府“开放场景”对接机制,落地全国规模最大的AI开源社区“魔搭社区”开发者中心;萧山区则锚定“AI+新制造”,推出全省首创的“场景券”政策,把工业大模型训练场景放到了工厂一线,通过一点突破,实现行业受益。

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技术落地也结出了硕果:浙江大学脑机智能等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之江实验室“天枢”等高能级基础创新底座,构建起以通用大模型支撑行业专用模型的模型创新格局,涌现出阿里云“通义千问”、深度求索DeepSeekV3、R1等开源大模型,与新华三“百业灵犀”、大华“星汉”、浙大“启真”等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国家网信办登记备案的大模型达44个,在工业、医疗、文旅、城市管理等领域遍地开花。2024年以来,杭州就有13项案例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125个场景和产品获评浙江省级优秀。

如今的杭州,已汇聚AI核心企业767家,在南开大学《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4)》中,仅次于北京、上海,稳居全国第三。从政策先行到生态开源,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杭州正靠着持续迭代的扶持举措、多点开花的区域特色、全链协同的发展格局,加速构建“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AI产业生态,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