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民进党还是没阻拦住! 蒋万安这次终于硬气了一回: 11月5日外媒爆料,蒋万安

民进党还是没阻拦住! 蒋万安这次终于硬气了一回: 11月5日外媒爆料,蒋万安当众宣布,正在跟大陆沟通双城论坛的相关事务,并且他还给出自己的态度:按照往例大概是在年底!   而这往例也不是拍脑袋定的,是从 2010 年一路办下来的老规矩。当年上海要办世博会,台北要办花博会,两市想着借 “双博” 搭个交流的台子,没想到这台子一搭就是十几年,成了两岸城市里最实在的交流样板。 从郝龙斌到柯文哲再到蒋万安,不管台北市长换了几任,这论坛除了疫情那几年改成线上,基本没断过,2023 年蒋万安还亲自率团去上海,算是把线下交流的势头又续上了。 这论坛能办这么久,核心是真能给两市民众带来好处,不是空喊口号。光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就攒了 45 项,从教育、卫生到环保、科技,几乎把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都覆盖了。 2013 年两市签了市民服务热线的合作备忘录,上海的 “12345” 和台北的 “1999” 互相取经,后来台北市民热线的接通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2016 年签了马拉松交流协议,之后每年上海马拉松和台北马拉松都有对方运动员的身影,跑步爱好者借着比赛就能互相串门。 就连疫情期间没法见面,2020 年的论坛还改成线上聊防疫,上海分享的方舱医院管理经验,台北那边真的拿去参考过。 经贸上的往来更实在,上海和台北本就是两岸的经济重镇,2023 年上海 GDP 都冲到 4.7 万亿了,早就是台商最看重的市场之一。 光 2009 年上海就批了 339 个台资项目,合同台资 16.97 亿美元,占当年上海外资的一成多。 这些年通过论坛牵线,不少台北的文创企业借着上海的平台打开了大陆市场,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也把数字经济经验带到台北,这种互补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2023 年论坛恢复线下后,两地立马签了减碳合作备忘录,上海的环境能源交易所还专门接待了台北代表团,实打实聊怎么一起搞绿色发展。 中间民进党执政那阵确实给添了不少堵,但也没真能把交流的路彻底堵死。2016 年之后民进党不承认 “九二共识”,到处给两岸交流设绊子,可就算这样,论坛还是靠着视频会议撑了下来。 2025 年更有意思,台北市政府早就递了申请要办论坛,结果民进党当局搞 “已读不回”,连小熊猫交流的检疫流程都卡着不办 —— 上海那边两只小熊猫早就做好防疫准备了,台北的黑脚企鹅名字都起好了,就因为他们刁难,两边民众想看个新鲜都得等。 还有要签的污水处理和技职教育备忘录,明明跟敏感议题不沾边,硬是被挑出一堆毛病,说白了就是见不得两岸好好沟通。 但民意摆在这里,台媒做的调查里 88% 的人都觉得两岸该维持沟通,63% 的人不满意赖清德的两岸表现,这就是最实在的底气。 老百姓才不管政治上的弯弯绕,他们关心的是台北的小吃能不能通过合作卖进上海,上海的医疗技术能不能帮台北提升诊疗水平,家里的孩子能不能借着交流夏令营去对岸看看。 2024 年论坛签的智慧医疗备忘录,就是帮两地医生共享病例经验;小熊猫交流更是戳中了民众的心,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比任何口号都管用。 蒋万安说按往例年底办,其实是摸准了这种民生需求。从 2010 年第一届在台北办,到 2018 年 12 月在台北开的 “永续发展” 主题论坛,再到 2024 年 12月台北主办的论坛,十几年里多半都选在年底,就是想趁着年尾做个总结,给来年的合作铺好路。 就算民进党再想搞小动作,可这十几年攒下的合作底子在,民众的需求在,论坛就断不了。毕竟谁也没法跟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过不去,这大概就是双城论坛能扛过各种波折,还能一直办下去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