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科学家我再提一个人,也是一个女性科学家,被称为东方的居里夫人,那就是吴健雄。 没有吴健雄,杨振宁就获不了诺奖。 1912年生于江苏太仓,在开明父亲的培育下,从小便以“打破边界”的姿态闯入科学领域。 在伯克利深造期间,吴健雄聚焦铀核裂变研究,彼时学界普遍认为铀核仅能发生二分裂。她凭借远超常人的耐心与严谨,在回旋加速器旁日夜观测,反复调整实验参数,最终在胶片上捕捉到三条清晰的分裂轨迹——这一发现证实了铀核三分裂现象的存在,颠覆了当时的主流认知。 她的实验数据精准到让导师塞格雷惊叹“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一”,该成果不仅完善了核裂变理论,更为后来的核能利用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成为核物理领域不可绕开的经典实验。 二战期间,吴健雄受邀加入绝密的曼哈顿计划,作为团队中唯一的华裔女性科学家,她承担起铀同位素纯度测量的核心任务。 当时实验条件简陋,临时搭建的棚屋常受暴雨侵袭,她为保护精密仪器和实验数据,多次在泥泞中坚守,甚至将数据本贴身保管以防损坏。她创新性改进了盖革计数器的探测原理,大幅提升了辐射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成功解决了铀分离过程中的纯度验证难题,直接保障了橡树岭工厂的铀生产效率,为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步骤筑牢了技术防线,其贡献被美国核科学博物馆记载为“曼哈顿计划成功的重要技术支撑”。 1956年,当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猜想,却因挑战物理学界百年共识而无人敢验证时,吴健雄毅然放下亚洲讲学计划,牵头开展关键性实验。为排除热运动干扰,她将钴-60放射源冷却至零下270℃(接近绝对零度),通过强磁场固定原子核自旋方向,在暗室中连续数十日不眠不休,记录超过10万次衰变数据。 最终,她用不对称的粒子衰变曲线,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不守恒——这一结果震惊全球物理学界,直接改写了基础物理定律,为粒子物理的“对称破缺”理论奠定了实验基础,也助力李政道、杨振宁斩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未获诺奖,但学界公认“没有吴健雄的实验,就没有这一诺贝尔奖”,她的实验被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一。 此外,吴健雄在β衰变研究中同样成果卓著,她通过一系列精准实验,验证了费米β衰变理论的正确性,完善了弱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晚年的她始终心系科研传承与家国发展,频繁往返中美推动科技交流,培养了数十位顶尖物理人才,还将毕生积蓄捐赠给家乡和母校,设立奖学金扶持青年学子投身科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