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法国恐袭:司机高喊“真主至大”并撞倒10名行人 11 月 5 日早上那 35

法国恐袭:司机高喊“真主至大”并撞倒10名行人 11 月 5 日早上那 35 分钟里,35 岁的本地男子开着本田思域在两个村庄间的公路上横冲直撞,一路撞倒行人和骑行者,最后还想点燃装着煤气罐的车子,造成 10 人受伤,其中那位晨跑的议员助理全身多处骨折,得靠直升机抢救。 被捕时喊的 “真主至大” 倒是直白,但更值得琢磨的是这人的背景 —— 土生土长的法国公民,有吸毒酒驾前科,独居在移动房屋里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偏偏不在任何安全预警名单上,典型的 “隐形威胁” 范本。 这种 “低成本搞事” 的路数,欧洲人早就见怪不怪了。2016 年尼斯国庆日那天,一辆卡车冲进看烟花的人群,一路碾压两公里,造成 86 人死亡,其中还有 15 名儿童,最后 IS 宣布负责。 对比下来,奥莱龙岛的袭击没造成死亡算是 “万幸”,但本质上都是拿交通工具当武器,连作案逻辑都如出一辙:不用复杂装备,不用同伙配合,找个人流密集的地方冲过去就行,成本低到令人发指。 更讽刺的是,这次车里搜出的煤气罐,跟当年尼斯卡车里的步枪、手榴弹比,就是 “居家版作案工具”,可见极端分子早就把 “简单粗暴” 刻进了骨子里。 再看同一天柏林抓的 22 岁叙利亚男子,这背后又是另一重绕不开的困境。 德国早就吃过类似的亏,2016 年一周内四起袭击,三起是阿富汗或叙利亚难民干的:安斯巴赫的 27 岁叙利亚难民带炸弹炸音乐节,自己炸死还伤了 12 人,IS 立马认领;罗伊特林根的 21 岁叙利亚难民持刀砍死 1 人;维尔茨堡火车上的 17 岁阿富汗难民用斧头砍伤 4 名香港游客。 这些人要么避难申请被拒,要么有精神问题,在社会边缘晃荡时被极端思想钻了空子。 现在抓的这小伙子虽然还没查实具体图谋,但光是 “叙利亚籍”“筹备恐袭” 这两个标签,就足以戳中欧洲的痛点 —— 那些当年为了人道主义接收的难民,成了反恐最挠头的 “不定时炸弹”。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种威胁的常态化。法国内政部长早就说过,最近 “几乎每个月” 都在粉碎袭击图谋,2024 年 3 月因为莫斯科恐袭,法国直接把警戒级别拉到最高的 “袭击紧急状态”,这已经是 2018 年斯特拉斯堡圣诞集市袭击后又一次启动最高警戒。 欧洲刑警组织的数据更吓人,2022 年以来,袭击和计划袭击的数量涨了四倍多,而且越来越多是青少年作案,过去九个月里欧洲抓的 IS 相关嫌疑人,近三分之二是 13 到 19 岁的孩子。 这意味着极端思想已经开始盯着年轻人下手,通过社交网络悄悄洗脑,等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法国的情况尤其特殊,作为欧洲穆斯林占比最高的国家,接近 10% 的人口是穆斯林,25 岁以下青年里更是每四个就有一个。 这些群体里的边缘人,比如奥莱龙岛那个独居吸毒的嫌犯,既没融入主流社会,又容易被极端口号煽动,成了 “独狼袭击” 的完美目标。 更讽刺的是,这类嫌犯往往不在情报部门的 “S 档案” 里,就像这次法国警方说的,这人从没被标记为潜在威胁,等他开着车撞过来,再反应也只能善后了。 从巴黎 2015 年 130 人死亡的连环恐袭,到柏林 2016 年圣诞市场 12 人遇难的卡车袭击,再到现在奥莱龙岛的冲撞和柏林的嫌犯抓捕,欧洲的反恐就像在跟影子打架。 极端组织 IS 虽然地盘没了,但分支 IS-K 反而越来越活跃,不光盯着巴黎奥运会这种大场面,连欧冠联赛都敢列为目标,宣传材料都用十几种语言撒网,就怕钓不到上钩的人。 而那些拿着煤气罐、开着家用车的袭击者,就像是极端组织扔出来的小石子,虽然单个杀伤力有限,但架不住数量多、隐蔽性强,砸得整个欧洲不得安宁。 说到底,奥莱龙岛的轮胎印和柏林的手铐,不过是欧洲反恐困境的又一个注脚。一边是源源不断的边缘群体容易被极端思想渗透,一边是情报部门很难精准盯防每一个潜在威胁,再加上极端组织换着花样搞宣传,这种 “防不胜防” 的状态,恐怕还要持续很久。 毕竟你能加固圣诞市场的防撞墩,能给奥运会划反恐保护区,但你没法把每辆家用车都当成潜在凶器,也没法把每个独居的边缘人都纳入监控,这才是最让人无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