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贸易断裂,巴西方面提出无理要求! 说白了,就是巴西坚持要对中方非织布行业进行反倾销调查,不顾巴西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只是盲目的针对中国进行制裁,这一点就是鼠目寸光。 先得弄明白非织布是个啥,这可不是边角料工业品,从刚生下来的宝宝穿的纸尿裤内层亲水布,到大人日常用的湿巾、口罩,再到医院里包扎伤口的敷料、手术服里的防护层,甚至装修用的防潮布、汽车内饰的阻燃布,全是它做的,几乎覆盖了所有民生场景,说是巴西人生活的 “隐形刚需骨架” 都不夸张。 2023 年中国往巴西运的非织布就超 23 万吨,其中 85% 都用在医疗和卫生用品上,等于直接撑着巴西公共卫生系统的半边天,这可不是随便找个替代品就能补上的窟窿。 再看中国在这行的分量,全球每两吨非织布里就有一吨是中国产的,2024 年出口量更是达到 142.8 万吨,稳稳占着全球 51.2% 的市场份额。 巴西自己呢?本土非织布年产能看着有 38 万吨,可真正能开机运转的也就 24 万吨,每年光在无纺布和功能性面料上的缺口就有 1.5 亿到 2 亿美元,本土生产连一半需求都满足不了,劳动力成本还比中国高一大截,只能靠进口填坑,而中国货占了巴西进口量的 78%,这比例跟 “垄断供应” 差不了多少,说是依赖症都不为过。 更讽刺的是,巴西这波反倾销调查来得毫无道理,甚至有点忘恩负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巴西工业基础薄弱,医疗物资几乎断供,2020 年 4 月巴西卫生部还特意发文感谢中国企业,说要是没中国的无纺布,他们的口罩工厂都开不了工。 现在日子刚缓过来,就翻脸不认人,拿 “中国货太便宜冲击本土产业” 当借口,可真相是中国对巴出口仅占自身出口总量的 8.5%,这点份额连 “影响市场” 都算不上,顶多是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行,开工率从去年的 77% 跌到今年的 65%,还关了 3 家小厂,就想靠政策给自己建护城河。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贸易账上的双重标准。2024 年中巴贸易总额 1700 亿美元,中国从巴西买了 1240 亿美元的大豆、铁矿石,光大豆就买了 7400 万吨,是美国的 3 倍还多,让巴西靠农产品赚得盆满钵满,即便国内有 “低价冲击农民利益” 的声音,中国也从没对巴西农产品搞过反倾销。 可巴西倒好,刚因为大豆涨价被中国停了 180 万吨订单,三天后就急着拿非织布开刀,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报复的意味,只是不敢在大豆这种命脉产业上硬碰硬,捡了非织布这个软柿子捏。 最荒唐的是调查本身的操作,拟定的反倾销税从每公斤 0.69 美元到 4.81 美元,而中国货对巴出口单价才 1.2 到 1.5 美元,要是按上限征税,等于直接让中国货丧失全部价格优势。 更搞笑的是巴方选印度当参照国算 “正常价值”,可印度工厂的产能连中国的六分之一都不到,成本根本没有可比性,这哪是算倾销差价,分明是为加税找借口。 后果早就有先例摆着,去年巴西给中国家电用无纺布加征 18% 的反倾销税,最后成本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直接让通胀抬升了 0.3 个百分点。 这次更要命,巴西最大的纸尿裤品牌 “派乐” 40% 的原料都来自中国,调查一宣布,口罩厂、纸尿裤厂全慌了,赶紧找印度供应商备选,可印度产能根本接不上,最后要么断货要么涨价,倒霉的还是普通巴西人。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鼠目寸光,为了安抚本土几个厂子,不顾全国人的日常需求,拿着民生刚需品当博弈筹码。 要知道中国早就不是只能依赖单一市场的状态,巴西把中国货挡出去,自己的缺口补不上,下游产业跟着遭殃,而中国企业大不了转向东南亚、中东这些需求爆发的市场,反而能倒逼行业升级做医疗级、环保型高端产品。 巴西这波看似针对中国,实则是给自己的民生和产业链挖坑,等老百姓买不到便宜的纸尿裤、口罩时,恐怕最先骂娘的就是那些当初施压政府搞调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