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马英九核心智囊赵春山最新研判:台湾是否还会有2028年选举,就看赖清德与郑丽文未

马英九核心智囊赵春山最新研判:台湾是否还会有2028年选举,就看赖清德与郑丽文未来两年的作为!如果赖清德未来两岸在两岸政策上不改弦更张、不悬崖勒马,或者郑丽文无法带领国民党引领台湾民意,无法在2026年“九合一”选举中展现气势如虹的胜利,那么,北京将会有单方面的大动作,台湾将不会有2028年选举。” 当赖清德当局仍在“台独”钢丝上摇摇欲坠,郑丽文刚接掌的国民党正面临派系暗战,这场关乎台湾政治命运的博弈,已然演变成牵动亚太格局的关键棋局。 在台南安平古堡的陈列室里,郑成功画像与赖清德竞选海报形成荒诞对照。360年前,这位民族英雄收复台湾时,绝不会想到后人会用他的名号操弄“去中国化”。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郑经当年为争夺权力与清朝对峙,最终导致台湾成为清朝版图;而今日赖清德当局的“务实台独”操作,正在将台湾推向类似的历史困境。 赵春山在分析中提出一个尖锐比喻:“赖清德的两岸政策就像大公司并购,嘴上说尊重市场规律,实际却在拆解公司架构。” 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台独”策略,看似温和实则危险。就像2016年民进党刚上台时,谁也没想到“去中国化”教育会让年轻世代的国家认同出现断层。 在台北某智库的闭门研讨会上,赖清德亲信透露:“老板现在像走钢丝,既要维持绿营基本盘,又怕踩过美国红线。” 这种矛盾在2025年3月的“过境外交”闹剧中暴露无遗——赖清德原计划经夏威夷转机访问巴拉圭,却因美方担忧“过度刺激大陆”临时改道。 这种进退失据折射出民进党的战略困境。根据台湾“国安会”内部评估,若大陆在2026年前完成对台经济封锁,台湾外汇储备仅能支撑6个月。 更致命的是,美国对台军售近年呈现“量增质降”趋势:2024年对台军售总额77亿美元,但F-16V战机等装备交付周期延长至8年,远超解放军形成区域拒止能力的速度。 就像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航母因忌惮解放军反舰导弹最终远离战区,如今台当局的“倚美谋独”更像是与虎谋皮。 郑丽文的突围策略暗藏玄机。在人事布局上,她将前陆委会副主委张荣恭提拔为副主席,这位两岸事务专家曾参与“九二共识”制定。 在政策层面,她推动“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计划在福建平潭试点“台胞证+社保卡”一卡通服务。这种“经济先行、政治殿后”的策略,与马英九时期“先经后政”形成差异化竞争。 就像2024年大陆重启福建居民赴马祖旅游,带动当地民宿价格上涨300%,经济融合的磁吸效应正在瓦解“台独”叙事。 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研讨会上,学者们正激烈争论:“若台湾2028年无法选举,美国该不该直接接管?” 这种讨论暴露出美台关系的脆弱性,当特朗普政府考虑削减对台军售以换取北京贸易让步时,台当局的“棋子”地位暴露无遗。 历史经验值得警惕。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维持“实质关系”,但当大陆综合实力跃升后,这种“战略模糊”已难以为继。 2025年解放军环台军演中,山东舰航母编队首次穿越巴士海峡,形成对台岛全域包围态势。军事专家分析,若台海生变,美军航母在第一岛链内的存活率将不足30%。这种力量对比的质变,让“台独”势力倚仗的外部支持显得苍白无力。 在高雄凤山区的街头,民进党支持者李先生道出无奈:“我们不想搞‘台独’,但民进党把反对者都打成‘卖台’,我们还能选谁?”这种民意困境在2024年“九合一”选举中尤为明显。 尽管民进党保住基隆、新竹等关键县市,但得票率较2022年下降12%,显示中间选民开始觉醒。 2025年4月,国台办发布《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工作指引》,将32名分裂分子列入“台独”黑名单。这种“法治战”配合经济融合,形成组合拳。 大陆的战略定力源于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香港回归,历史反复证明:任何分裂行径终将失败。 正如赵春山所言:“台湾问题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答案早在《反分裂国家法》里写得明明白白。”当福建舰航母编队开始常态化绕岛巡航,台当局所谓的“海峡中线”已名存实亡。 赵春山的研判之所以引发共鸣,在于其揭示了两岸关系的本质:这不是两个政党或政客的博弈,而是民族命运与历史潮流的碰撞。 就像郑成功当年用武力收复台湾,而今大陆正用经济融合与法治手段,为两岸同胞铺就和平统一的康庄大道。历史的巨轮从未停歇,任何逆流而动的势力,终将被碾碎在时代的浪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