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传来重磅消息! 11月2日,乌克兰驻北约代表团团长切尔涅夫放了个重磅消息:乌国产“赫里姆-2”导弹已接近投入使用。这款导弹可不是小角色——能扛1100磅(约500公斤)的弹头,射程直接拉到500公里,意味着俄边境甚至纵深的军事基地、补给线,都可能被它盯上。 升级后的“赫里姆-2”更吓人。射程能冲到800-1000公里,莫斯科都在打击范围内。泽连斯基说得直白,打俄腹地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谁能想到以前的乌克兰。全靠苏联留下的导弹,还有西方给的援助过日子。这三年熬过来,居然能自己造大杀器,还能批量生产,这转变真够意外。 它的量产能力让人吃惊。一条生产线一个月能造50枚,单枚造价不到100万美元。跟“导弹拼多多”似的,打仗时能一下子打一堆。 这导弹的来头挺实在。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牵头搞的,混搭了民用芯片、北约坐标系和苏联火箭技术。看着是拼凑的,实战能用。 俄罗斯早就想毁了这个项目。8月把相关工厂炸平了。乌克兰人有办法,把生产线拆成小块,躲进地下车库。白天造零件,晚上组装,越炸越能扛。 西方没给核心图纸。但送了钱和零件,德国一下子给了50亿欧元援助,直接加快了量产速度。北约等于在前线有了个“导弹工厂”,打得一手好算盘。 有个真实例子能说明这导弹的威慑力。乌克兰之前用原型弹测试,精准命中了300公里外的废弃军事靶场。靶场里模拟的弹药库、油库模型,全被掀了个底朝天。 再看俄罗斯这边。受制裁影响,芯片断了货,导弹造出来合格的只剩六成。炮弹还得靠朝鲜供应,炼厂老被无人机炸,后勤早就跟不上了。 这场战争的玩法变了。乌克兰不再只是拿援助的一方,手里有了能打远程的家伙,成了真正能扛事的参与者。攻防的形势,悄悄在变。 战争打了四年,到处是废墟。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乌克兰造出了这款导弹。这导弹就是他们最硬气的“独立宣言”。每一枚“赫里姆-2”,都在说他们不服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