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2022年冲突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的核心诉求其实很明确 —— 就是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毕竟,北约都东扩五次了,从波兰到波罗的海三国,防线都快怼到俄罗斯家门口了。乌克兰要是再入约,俄罗斯西部就彻底没缓冲带了,相当于把刀架在脖子上过日子。 这种安全焦虑不是凭空产生的,波罗的海三国 2004 年加入北约后,北约的军事基地直接建到了俄罗斯边境线,雷达站的探测范围能覆盖俄西部重镇,甚至有北约部队常年在此轮换驻扎,相当于把安保岗哨设在了别人家门口,这种压迫感搁谁身上都得警惕。 更别说乌克兰 2022 年还硬顶着不松口,其最高拉达议长直接放话不会修改宪法里关于加入北约的条款,这等于把俄罗斯的安全红线当成了摆设,当时俄谈判代表都透露,乌方曾在土耳其会谈中同意不加入北约,结果转头就变卦,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背后有美国在撺掇。 2022 年冲突刚爆发时,俄罗斯的算盘其实很简单:把 “入约” 这颗钉子从家门口拔掉,保住最后的缓冲带。可打起来才发现,欧美根本不是嘴上喊口号,而是真金白银地下场参战。 美国第一天就甩出 8 亿美元援助,送来 72 门榴弹炮和 14.4 万发炮弹,后续更是把海马斯火箭炮、战术无人机这些杀器源源不断地运过去。 欧洲更狠,到 2025 年 6 月底,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总额都飙到 351 亿欧元了,比美国还多了 50 多亿美元,其中波兰单是坦克就送了 354 辆,比不少国家的现役坦克总数还多。 英国忙着培训乌军,一年就练出 1.7 万名新兵,欧盟更是放话要训练 4 万人,连 F-16 战机飞行员都安排上了,这哪是 “援助”,分明是直接帮乌克兰组队跟俄罗斯硬刚。 这时候俄罗斯要是收手,那才真是亏大了。本来是为了安全开打,现在欧美把武器堆到了前线,要是退了,乌克兰转头就能拿着西方装备站到北约阵营里,到时候边境更不安稳,之前牺牲的士兵和投入的资源全打了水漂。 更关键的是,打了三年占下的 20% 土地,早就成了俄罗斯的 “战略聚宝盆”,不是随便能丢的。 顿巴斯的煤占了乌克兰六成以上,挖出来直接送回乌拉尔的钢厂,高炉就没停过火;扎波罗热核电站每天发的五百兆瓦电,直接供到俄罗斯本土,冬天取暖都不用愁;还有舍甫琴科的锂矿,1400 万吨储量够军工和电池厂吃十年,算上这些资源,总价值得有 12 万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六年的全部产出。 赫尔松的黑土地今年新添了两排筒仓,法国、沙特的船照样来装粮,这些实打实的好处,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更何况俄罗斯也不是硬撑,早就琢磨出了反制的法子。西方搞 SWIFT 制裁,俄就推出卢布结算令,要求买能源必须用卢布,逼得不少欧洲国家偷偷换汇;汽车制造业虽然因西方车企撤离跌了 44.2%,但有中国车补位,加上矿业和军工撑着,经济姑且能运转。 2025 年虽然财政赤字扩到 3.8 万亿卢布,但靠着卖资源和发国债还能兜住,更别说有东方市场顶着,制裁的刀子其实没捅到致命处。 而且欧美内部早就开始闹矛盾,马克龙都不掩饰对乌克兰反攻的怀疑,德国工商界偷偷推动 “冻结冲突” 方案,这些猫腻俄罗斯看得清清楚楚,知道再拖下去,说不定欧洲先扛不住要停火。 所以打到现在,俄罗斯的目标早就从 “阻止入约” 变成了 “稳赚不赔”:既得守住西部的安全屏障,又要把占下的资源攥在手里,还得熬到欧美援助断供。 毕竟现在停下,等于前功尽弃;接着打,不仅能靠资源自给自足,还能等对手先露怯,这种情况下,换谁也不会轻易收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