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羽绒服不是御寒,是朋友圈的硬通货。 年轻人掏钱不是图暖和,是图点赞多。 一件顶三个月房租,穿出去像背着二维码——扫一下,显示“我过得不错”。 可没人真靠它过冬。 300块的蓬松款,照样能扛住零下十度。 中间价位的,没人要了,两头都火。 一边是工薪族咬牙买基础款,一边是年轻人把羽绒服当潮牌抢。 二手平台里,万元羽绒服转得比奶茶杯还快。 穿一季,拍一组,转手卖八千——这不是消费,是行为艺术。 品牌以为你在买衣服,其实你在买身份标签。 但冬天一过,没人记得你是谁穿了啥。 真正暖人的,从来不是商标,是家里给你缝的那件旧棉袄。 别拿虚荣当铠甲,真正的体面,是心里有数,手里有钱,不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