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4年,一名身患重症的孕妇正要进行手术,林巧稚拦下做手术的医生,说:“让她出院吧。” 1964年,董莉怀孕三个月时,突然查出来子宫有肿块,北京好几家医院都建议她立刻手术,孩子和子宫必须一起割掉,甚至有人说,不赶紧做手术就可能有危险。 董莉和丈夫等了六年才有这个孩子,她的公婆盼了半辈子,家里谁都舍不得,也都怕得不知所措。 满是绝望的时候,他们找到了协和医院的林巧稚。这个名字在北京的妇产科圈子里很有分量,谁家生孩子有难题都愿意来找她。林巧稚接到董莉夫妇的电话后,没有直接做决定,而是把董莉叫到医院,亲自做了检查。 她发现,这个肿瘤的位置和脾气好像和通常的恶性病变不太一样,那一刻,她心里开始琢磨,会不会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大麻烦。 林巧稚没有急着动手术,她让董莉住院,用极细致的方式监测身体变化。并且把医院里的专家全部请来一起研究,大家在会议上吵得很厉害,几乎一致反对继续怀孕,谁都怕万一出事,后果太严重。 可林巧稚还是据理力争。她翻遍图书馆的各种资料,查到国外有孕妇在怀孕时也出现过类似肿块,有的孩子生下来后母亲身体就恢复了,所谓的肿瘤其实是怀孕引发的特殊反应。 林巧稚决定为董莉争取一次机会,她亲自监督每一次产检,把自己的电话都留给董莉,生怕有一点问题。六个月过去了,董莉的肚子越来越大,大家都跟着提心吊胆。 但是,那团肿块并没有像之前大家预想的那样迅速长大。到了预产期,林巧稚亲自操刀为董莉剖腹产。孩子生得很顺利,肿块也开始消退,局面一下子明朗了。 事实证明,这个肿瘤不是大家最担心的那种恶性病,而是怀孕时身体特殊变化引起的。董莉一家终于松了口气,为了感谢林巧稚,把女儿取名叫“念林”,意思是永远记住她的恩情。 林巧稚不止为董莉改变了命运,她一辈子在协和接生了上万个孩子。很多家庭因为她,把“林”字放进孩子的名字,那些命名背后都是一道道生命关卡被她守护下来的故事。 林巧稚待在医院的一间老宿舍几十年,从来没有说过累,她把每一声急促的电话铃都当作天职。 到了晚年,哪怕自己走路都费力,听说产房有难题,还是要让护士把她推去帮助,她始终就只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这一场坚守,到底是救回一个家庭,更是推动了整个妇产科的进步。董莉的病例被写进了教科书,林巧稚的判断和勇气成了同行口里的榜样。 林巧稚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无数家庭守住了希望。她留给所有医生一句话:遇到难题,不只要有技术,也要为生命再多试一次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