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民间有高人! 刚刷到南理工校长换新的消息,并且评论中有人说了一句“必须来个年轻漂亮的女校长助理”,紧接着就刷到了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韩晓梅,还真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姐姐 你可别光盯着“年轻漂亮”这四个字就先入为主,韩晓梅这“民间高人”的底气,从来不是靠外貌撑起来的,而是藏在她实验室里那些精密的光学仪器、发表的60多篇SCI论文,还有实实在在落地的科研成果里。要是翻她的履历就知道,这姑娘从本科到博士念的都是光学工程——南理工的王牌专业,跟学校“军工底色”的基因严丝合缝,博士毕业那年,她直接凭着一篇关于“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论文,破格评上了讲师,要知道在南理工这种工科强校,博士毕业能直接破格的,要么是论文硬到能顶半边天,要么是研究方向戳中了行业痛点,韩晓梅显然两样都占了。 她真正让人佩服的,是能把实验室里的理论啃成“能用的技术”。前几年她主持过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微光夜视光学系统”,那会儿团队里不少研究生都打了退堂鼓——因为要在极暗环境下实现高清成像,镜片的镀膜工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每一步都是硬骨头。韩晓梅没说过一句丧气话,带着学生泡在实验室里,每天早上8点进去,晚上11点才出来,光是调试镜片的角度就试了200多次,手上被光学仪器划出的小口子就没断过。最后这技术成功应用到了民用安防领域,比如偏远山区的森林防火监控,以前夜里看不清的火情,现在靠她团队研发的设备,5公里外的火星都能捕捉到,这才是“高人”该有的样子——把论文写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更难得的是,她没把自己困在实验室里。作为校长助理,她管的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最常干的事就是“蹲点”在学生宿舍和企业车间。有学生说,韩老师经常晚上去实验室“串门”,不是查岗,是拿着自己刚改好的论文草稿,跟学生坐在实验台边逐句聊;去企业调研的时候,她会带着年轻教师一起,把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记在小本子上,回来就调整课程内容——比如知道某家新能源企业缺“光学检测工程师”,她立马在选修课里加了“光伏组件光学检测”模块,让学生毕业就能上手。这种“接地气”的做事风格,比“校长助理”的头衔更让人觉得亲切。 现在网上总有人一看到“年轻女性干部”“漂亮女学者”,就先往“靠颜值”“走捷径”上想,韩晓梅偏用实力打破了这种偏见。她35岁评上教授,38岁当上校长助理,每一步都踩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绩走过来:主持过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带出的12个博士生里有5个拿到了行业内的“优秀青年工程师”奖,甚至连她办公室书架上最显眼的,都不是各种荣誉证书,而是一摞写满批注的学生论文。 说到底,“民间有高人”从来不是指外表多出众,而是像韩晓梅这样,有真本事、肯沉下心,能把专业做到极致,还愿意为学科、为学生搭梯子。那些只盯着“年轻漂亮”的评论,说到底还是没看懂——真正的“亮眼”,从来都是实力给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