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欠中国45亿,泽连斯基请中企赴乌投资,中方拒绝得很委婉。有人说就算是乌克兰能打赢这场仗,那国家也基本上废了,因为成百上千亿的债务必然会压垮整个国家,光欠中国就45亿,然而,从泽连斯基的种种行为上可以看出,他竟然还想要赖账,这是怎么回事? 当一位喜剧演员当上总统,他会如何处理国家债务危机?乌克兰外债已达创纪录的132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9%,而光是欠中国就45亿美元。面对债台高筑的现实,这位”演员总统”不仅不想还债,还厚着脸皮邀请中企继续投资。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算盘? 乌克兰要被总统泽连斯基卖了?这个问题在国际社会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2016年,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签署合同,计划收购该公司50%以上的股份,并承诺投资2.5亿美元。马达西奇作为前苏联最重要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被誉为乌克兰”航空发动机明珠”。 这笔收购本应成为中乌合作的典型案例,为陷入困境的马达西奇注入急需的资金。早在去年,随着乌克兰在私有化狂潮中出售公共资产,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哈里伯顿等美国化石燃料公司也纷纷就经营乌克兰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展开谈判。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投资显得格外珍贵。 事情的转折来得突然而荒唐。2017年,乌克兰法院以”国家安全审查”为由将收购暂时冻结。2021年,泽连斯基根据所谓”地缘风险”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2022年11月,泽连斯基干脆一纸行政令,将马达西奇收归国有,中国企业的投资和预期收益全部打了水漂。 截至2025年3月,俄乌冲突持续1107天,乌克兰外债已达到1850亿美元,平均每天负债约1.67亿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压力,中国企业已对乌克兰政府提起国际仲裁,要求45亿美元的赔偿。 更让人费解的是泽连斯基政府的双重标准。2025年乌克兰的外部融资需求为320亿美元,其中150亿美元尚未到位,在如此紧迫的资金需求下,泽连斯基政府一方面拒绝偿还历史债务,另一方面却频频向中国抛出橄榄枝。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泽连斯基多次公开邀请中方参与调解冲突,希望中国企业投资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能源等项目。乌克兰外交官员也频繁访华,积极推动双方合作。但从始至终,他们对那笔45亿美元的债务问题闭口不谈。 根据基辅经济学院统计,乌克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基础设施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1700亿美元,民用住宅、公共交通和能源领域都受到严重影响。泽连斯基显然明白,要完成如此规模的重建项目,只有中国具备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规模项目的实力。 面对这种”欠债不还还想要新投资”的荒唐逻辑,中方的回应颇具水平。通过”支持政治途径化解危机、推动对话”这样的外交辞令,中方委婉但明确地拒绝了乌克兰的投资邀请。这句话的潜台词很清楚: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连历史债务都不愿解决,如何谈新的合作? 泽连斯基为啥要签这个被网友认为”丧权辱国”的协议呢?因为乌克兰现在背负的债务实在是太多了!乌克兰面临巨大的偿还债务风险,2025年需要支付外债利息高达90亿美元,占预算的50%。 国际金融市场对乌克兰的前景极其悲观。由于和平协议的希望渺茫,2025年乌克兰的美元债券已下跌超过10%,在新兴市场和前沿市场中表现最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欧邻国的股票指数却实现了超过30%的回报率。 泽连斯基表示,“比起可能输掉冲突,钱不算什么”,他认为西方将愿意重组相当比例的外债。这种对待债务的轻率态度,充分暴露了其赖账的本质。今年2月,泽连斯基曾放风”10美分也不还”,这种表态让国际投资者对乌克兰的信用彻底失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乌克兰代表团负责人加文格雷此前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支持将减少,乌克兰当局需要开发国内资源以实现自筹资金。在西方援助减少的趋势下,泽连斯基转向中国寻求帮助,但这种”用后即弃”的做法早已让中方看透他的真面目。 中方一直坚持通过国际仲裁解决债务纠纷,没有采取对抗姿态,但也明确表示,只有乌克兰履行承诺、恢复信用,才可能获得包括中方在内的外资支持。乌克兰战后重建至少需要4110亿美元,如果选择还债,将沦为”永久经济殖民地”,如果赖账,可能会被国际金融市场彻底抛弃。 这位曾经在电视剧《人民公仆》中饰演清廉总统的演员,如今在现实中却演绎着一场信用破产的闹剧。战争的硝烟或许终将散去,但泽连斯基给乌克兰留下的债务危机和信用破产,将成为这个国家长期背负的沉重包袱。当各国投资者都在观察乌克兰的信用状况时,继续采取”欠债不还还想捞新投资”策略的泽连斯基,注定会把乌克兰推向越来越孤立的境地。 泽连斯基的这出”空手套白狼”大戏还能演多久?当连最基本的商业诚信都不讲时,这位”演员总统”是否真的为乌克兰的未来着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乌克兰债务危机和泽连斯基赖账行为的看法。你认为乌克兰的信用危机会如何影响其战后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