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这话听着挺有意思吧?咱琢磨琢磨,历

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这话听着挺有意思吧?咱琢磨琢磨,历史里头确实藏着不少门道。他接着说过,“历史里边也有普遍真理,不学历史,就理论不起来”。说白了就是不学点历史知识,看事情容易浮在表面。我记得他还提过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说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就是生产的历史,是生产者的历史”。这不就跟咱们现在常说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理儿嘛。 前两天翻资料,看到刘少奇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那段论述,觉得特别接地气。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是欧洲人,讲的都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事儿,要把这套理论搬来中国用,非得把它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可。这不光是翻译成汉字那么简单,还得跟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度融合。想想也是,这些年咱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我突然想起个事儿。前阵子跟党校的朋友聊天,他说现在党史研究越来越注重基层视角了。比如说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不光要看中央文件,还要看普通工人农民的实践创造。这不正应了“历史是人民写的”这句话吗?老百姓过日子搞生产,看似平常,实际上都在参与历史进程。 你说为啥要强调这个?我觉着啊,现在有些年轻人总觉得历史离自己很远。其实咱们每天上班干活、创业创新,不都是在书写新时代的历史吗?就像疫情期间那些快递小哥、社区志愿者,他们的故事将来都会成为这段特殊时期的珍贵记录。 对了,刘少奇还说过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他说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历史就进入了新阶段,而且是以共产党为核心推动的。这个观点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成立。你看脱贫攻坚战里,基层党组织带着群众找路子、谋发展,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认知这事儿也挺复杂。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历史记载,难免会受各种因素影响。所以更要学会独立思考,多角度看问题。就像现在学术界提倡的,既要关注宏观叙事,也要重视微观个体经历。 最近在看《觉醒年代》,里面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陈独秀李大钊他们讨论中国道路时,就是在思考怎么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实结合起来。这种探索精神到现在都很有启发。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课题,关键是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路径。 说到这儿,我想起个现实问题。现在互联网上信息繁杂,有些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比较碎片化。这时候就更需要系统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毕竟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理解当下嘛。 你们觉得呢?平时会特意去了解些历史知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