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一男子到医院进行腿部骨折手术,术后无聊逛淘宝时发现医院给自己用的耗材在网上也有卖,于是男子上网查了下直接气愤的不行! 黄先生现在跑外卖,路过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总会慢下来,扫一眼门诊大厅那台新摆的“耗材价格查询机”。 屏幕上亮着一行行数字,他扫一眼就记得:苏州爱得科技的骨牵引针,网上合规价42元,医院之前收483元;针杆夹网上168元,医院卖2200元。 这些数字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去年夏天,就是这组差价,让他对着收费单愣了半天,手里的拐杖差点滑到地上。 那是2024年7月,天热得像蒸笼。 黄先生早上6点就出门送外卖,到鹿鸣路和解放南路交叉口时,一辆电动车突然从巷子里冲出来。 他猛打方向躲,连人带车摔在柏油路上,左腿磕在路牙石上,当时就动不了了。 路人帮他打了120,送到市一院后,医生拿着片子说:“胫骨粉碎性骨折,得装外固定支架,不然骨头长歪了要二次手术。” 他疼得满头汗,没心思细问价格,只听见护士说总费用大概8万,还好他交了工伤保险,能报销大部分。 7月15号做的手术,醒过来时左腿已经架上了银色的金属支架,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动一下都钻心。 出院那天,护士递来张收费明细,他扫了眼“外固定支架耗材18590元”,心里嘀咕了句“真贵”,但也没细算,叠吧叠吧塞进了牛仔裤口袋。 支架拆了之后,那张单子就被他忘在了电动车储物格里,直到2025年1月初。 那天他帮病友老李查髋关节支架的价,点开一家带“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网店,突然想起自己口袋里还有张旧单子。 掏出来展开,对着手机上的报价一笔笔算:5根骨牵引针,42元一根,医院收483元。 5个针杆夹,168元一个,医院收2200元;3根连接杆,130元一根,医院收860元。 算完他傻了——网上买整套才1820元,比医院收的18590元少了16770元。 这钱够他顶着40度高温跑两个月外卖,还能给上初中的儿子买台新笔记本。 第二天一早,他揣着单子和手机截图,直接去了医院骨科。 医生正在给病人换纱布,听他说完,头也没抬:“网上的货是串货,没有追溯码,出了问题找谁? 你去年轻微骨裂在社区医院用便宜耗材,不也疼了半个月?我们医院的耗材每批都有质检报告,放心。” 黄先生急了,把手机递过去:“我查的公司有资质,编码跟我支架上的AD-2024-03一模一样!” 医生放下镊子,指了指走廊:“定价是医保局定的,医院说了不算,你去三楼采购科问。” 采购科的人翻了翻他的单子,拿出一本厚厚的合同:“这些耗材是通过省级阳光采购平台招的标,中标公司是本地的医药公司,价格早定死了,改不了。” 黄先生追问:“为啥比网上贵十倍?” 对方说:“医药公司要管仓储、配送,还得负责售后,这些都得算钱。” 他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没走,旁边一个阿姨正拿着胆囊手术的单子跟护士吵:“止血夹医院收1200元,网上才150元,这不是坑人吗?” 黄先生托社区医院的熟人,找苏州爱得科技要了份出厂价表。 表上写得清清楚楚:骨牵引针35元一根,针杆夹120元一个,连接杆95元一根。 拿着这份价目表,黄先生去了盐城市医保局。 这次接待他的人翻出医院的采购合同,指着其中一条说:“你看,本地医药公司报的配送费是每根牵引针80元,其实从苏州到盐城,运费顶多10元,这明显是虚报。” 2025年1月中旬,医保局给了答复:本地医药公司罚款8万元,医院退给黄先生2360元。 苏州爱得科技也发了声明,说没授权任何电商卖这款支架,网上的货是二级经销商私下卖的,已经解约了。 现在黄先生的腿早好了,又开始每天跑外卖。 他在病友群里建了个“耗材询价小群”,有人要做手术,大家就一起查不同渠道的价格。 上个月,群里的张姐要做膝关节置换,提前查到医院报价比网上贵5倍,跟医生沟通后换了品牌,省了6800元。 每次路过医院那台查询机,黄先生都会停下来看看。 他常跟群里的人说:“咱们跑外卖、打零工,钱都是风吹日晒赚来的,看病花钱不心疼,心疼的是花得不明不白。” 现在查询机上的数字明明白白,病友们术前能提前比价,不用再像他去年那样,术后才发现多花了冤枉钱。 有时候他会想,要是去年手术前就有这台机器,自己也不用跑那么多趟部门——不过现在能帮到更多人,也挺好。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