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严惩!湖南长沙的鲁女士去做医美手术,进手术室被医生打了全麻,等她醒来却发现手术室里一个人都没有,摸摸自己身体,也没发现有做手术的痕迹。后来才知道,是医生和医美机构没谈好费用,所以虽然给她打了全麻,可手术压根就没做。 鲁女士今年32岁,在长沙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平时工作压力大,眼角的细纹和法令纹让她越来越不自信。为了这次医美手术,她对比了三家机构,最终选了这家号称“三甲医生坐诊”的连锁品牌,光预约金就交了5000元,总费用更是攒了三个月的工资。进手术室前,护士还笑着跟她说“睡一觉就变美”,她躺在手术台上,看着麻醉针推进手臂,没几分钟就失去了意识。再次睁眼时,手术室的灯亮得刺眼,耳边静得吓人,她动了动手指,浑身还带着麻药的酸软感,脸上、身上没有任何手术创口,连消毒水的味道都淡得奇怪。 “人呢?我的手术做完了?”鲁女士撑着身子坐起来,喉咙干得发疼,喊了好几声都没人回应。她裹着手术服走出手术室,走廊里空荡荡的,只有前台坐着一个值班人员。追问之下,对方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直到她找到机构负责人,才得知惊人真相——给她主刀的医生因为提成比例和机构没谈拢,手术前突然撂挑子,可麻醉已经打了,工作人员慌乱之下竟没人敢处理,干脆把她单独留在了手术室。 鲁女士气得浑身发抖!全麻手术可不是小事,麻醉剂量、术后观察都是人命关天的事,这些人居然因为费用纠纷,就把一个毫无意识的患者抛在一边。她当即要求机构给说法,可对方只愿意退还手术费,还说“没做手术也没造成伤害,没必要小题大做”。这话彻底点燃了鲁女士的怒火,她当即报警,还向长沙市卫健委提交了投诉。调查结果显示,这家机构虽然有医美资质,但医生的执业注册信息与实际不符,属于“挂名医生”,而给她注射麻醉的护士,甚至没有麻醉师资格证。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漠视患者权益的情况在医美行业并非个例。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全国医美行业投诉量同比上涨37%,其中“术中临时变卦”“资质造假”“过度营销”占了投诉总量的62%。很多消费者像鲁女士一样,被机构的宣传噱头吸引,却不知道背后藏着多少隐患。全麻手术对麻醉师的专业要求极高,一旦剂量不当或术后观察不及时,可能引发呼吸抑制、过敏休克等严重后果,这家机构竟敢让无资质人员操作,还在纠纷发生后弃患者于不顾,完全突破了职业底线和法律红线。 鲁女士的遭遇不是“没造成伤害”那么简单,它暴露的是部分医美机构对生命的漠视,对行业规则的践踏。这些机构眼里只有利益,把患者的健康当成博弈的筹码,把医美手术当成赚钱的工具,却忘了医疗的本质是救死扶伤,医美行业的底线是安全第一。医生的职业操守、机构的监管责任,在费用纠纷面前竟变得如此廉价,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后来,经相关部门调解,这家医美机构向鲁女士退还了全部费用,并赔偿了精神损失费和身体检查费,涉事医生和护士被吊销执业资格,机构也被责令停业整顿。可鲁女士心里的阴影却挥之不去,每次想起自己在全麻状态下被独自留在手术室的场景,都忍不住后怕。 医美行业的乱象,从来不是单一机构的问题,而是监管漏洞、利益驱动和部分从业者失德共同造成的结果。消费者想要变美没错,但前提是选择正规机构、核实医生资质,更要知道,一旦自身权益受损,必须勇敢站出来维权。而那些医美机构和从业者,若始终把利益放在首位,漠视患者安全,最终只会被市场淘汰,受到法律的严惩。 全麻状态下的患者毫无反抗能力,机构和医生怎么敢如此肆意妄为?行业的规范发展,难道只能靠消费者的血泪教训来推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