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旅游:梦想与代价的冰原之旅 南极旅游早不是探险家的专属,如今每年有十多万人奔赴这片冰雪大陆,但光鲜背后藏着冷暖交织的真相。 上世纪50年代,智利和阿根廷海军运补给时捎带付费乘客,算是南极商业旅游的开端。90年代中期游客才8000人,到2023-2024旅游季已突破12.2万人,其中三分之二登上了大陆 。中国游客增长尤其快,2023-2024季占比7.6%,成第三大客源国,船上甚至配了中文探险队员。 去南极得掐准时间,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旅游季,12月初到2月初最热闹,不过圣诞前后船票也最贵。花钱更是不含糊,从南美出发人均1万到5万美元,国内游客大多花10来万,自助游能压到5万但要自己折腾签证和行程。路线里最常见的是11天左右的南极半岛游,看企鹅冰山;时间多的选三岛游,能逛南乔治亚岛的野生动物天堂。 风光虽震撼,麻烦也不少。德雷克海峡的巨浪能把人晃吐,天气说变就变,2025年2月就有数百人滞留,中国游客占大半,有人额外花了几十万。更揪心的是环保问题,游客和科考活动让雪中重金属微粒比40年前多10倍,每人每年可能让83吨雪额外融化 。 现在《南极条约》缔约国都在商量管控办法,但对普通人来说,南极更像面镜子:它让你看见地球的纯净,也让你看懂这份纯净有多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