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许绍雄谢幕,港圈黄金时代的星光再暗一角 许绍雄的离去,像一枚落定的棋子,为港

许绍雄谢幕,港圈黄金时代的星光再暗一角 许绍雄的离去,像一枚落定的棋子,为港圈黄金时代的叙事添上了沉重一笔。这位1972年TVB第一期艺员训练班的学员,与周润发、吴孟达同期起步,用53年200多部作品的坚守,成为那段光辉岁月的“活见证”。当《使徒行者》里“欢喜哥”的笑容再难觅,当83版《射雕》中朱聪的灵动只剩影像,我们才惊觉:那个群星闪耀的港圈旧时代,早已在时光里渐行渐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是港圈最璀璨的年华。1974年许冠杰用《鬼马双星》打破粤语歌偏见,1979年TVB“十大中文金曲”评选落地,乐坛自此进入黄金期——谭咏麟与张国荣的“谭张争霸”席卷街头,“四大天王”的歌声伴随一代人成长,Beyond的《海阔天空》更成为跨越时代的精神图腾。影视圈同样热闹,邵氏清水湾片厂年产超30部影片,“邵氏出品,必属佳品”的口碑传遍华语圈;嘉禾将成龙推向国际,《警察故事》开创动作片新范式。 那时的港圈从无“主角配角”之分,只有“戏好不好”之别。周润发在《英雄本色》里叼着火柴的镜头成永恒经典,周星驰用《逃学威龙》《大话西游》构建无厘头王国,张曼玉凭《花样年华》从港姐蜕变为影后。而许绍雄这样的“金牌绿叶”,在《暗战》里与刘德华对手戏毫不逊色,在《My盛Lady》中凭细腻表演拿下最佳男配,恰是当时“人人用心演戏”的缩影。1993年港片年产量达234部,旺角戏院午夜场一票难求,4500万观影人次见证着“东方好莱坞”的巅峰。 转折在悄然间发生。进入21世纪,港圈的光环逐渐黯淡。2012年TVB告别邵逸夫时代,造星体系失去往日活力;港片年产量逐年下滑,2024年真正的香港电影仅46部,总票房5.57亿港元,不及1993年巅峰期的一半。戏院从120多家锐减至57家,串流平台的兴起更让院线文化日渐式微。人才与资本北上,合拍项目增多,粤语特色题材难寻踪迹,曾经“今日拍、下周上”的高效工业体系不复存在。 如今,我们怀念的不仅是许绍雄们的演技,更是那个时代的纯粹——黄霑写《上海滩》歌词时的豪情,徐克拍《倩女幽魂》时的革新,张国荣在《霸王别姬》里的痴狂,还有TVB艺员训练班“师徒相授”的传承。当《九龙城寨之围城》1.08亿票房已算年度高光,当新生代艺人再难有全民级影响力,许绍雄的离去更像一声叹息。 那些年的港圈,是唱片店循环的粤语金曲,是录像厅里的欢笑泪水,是演员们对角色的敬畏之心。许绍雄谢幕了,但《射雕英雄传》《使徒行者》们还在。只是再想起那段时光,总免不了唏嘘:星光或许仍在,只是再也聚不成当年的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