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斯霍夫,滚蛋!”这一口号响彻了荷兰的街头。荷兰首相斯霍夫遭到民众抗议,荷兰民众用行动表达对斯霍夫的不满。 安世这些年扩张得快,不少技术和产能跟中国市场深度捆绑,早就成了汽车等行业不可缺的供应商。 荷兰很多主流车企的生产线其实离不开安世的芯片,平时车厂运转顺利,斯霍夫这一插手可把所有节奏都打乱了。这不是简单换个老板,对产业链来说是彻底翻篇。 事情迅速升级,不光是企业高管愣了,连普通工人也一下子感觉到压力。街头抗议带来的情绪传递得很直接,其实大家心里清楚,他们的工资、生活和这家企业的稳定息息相关。 新政下,原本签好的合约还没到期,政府却出面决定重签合同,而且新合同要求结算要用人民币。 对企业来说,这不只是数字上的变化,而是实际操作里多了几道难题,资金流转、货款结算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美媒对荷兰新动作连连叫好,还夸斯霍夫“果断”,但对荷兰自己人来说,这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 那么,这样的决定到底是荷兰自己的考虑,还是在国际压力下做出的妥协?荷兰工人走上街头,就是在为自己的饭碗和行业未来发声。 安世半导体之前靠着中资和技术输出,双方本来互利,但突如其来的干预让合作蒙上一层阴影,后续效果谁也不敢确定。 中国投资方直接表示不满,觉得自己的利益被无故损害。其实,这背后不止是资本流动,更牵扯到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供应格局。 别说荷兰自己,国际上不少国家遇到半导体产业的敏感问题也表现得很谨慎。像德国和法国近几年对本国关键企业的操作也多了起来,每次干预都能引发生产结构的重新洗牌。有时候不是技术问题,就是政策突然转弯,让行业上下游都跟着头疼。 荷兰的选择让人不得不担心未来,全球分工是半导体行业的常态,荷兰一旦监管变严,对外依赖未必能少,反而可能增加企业运作的难度。 国内企业如果没法自主生产替代品,最终还是要面对市场和人才的外部限制。而国内工人感受到的是直接的生活变化,国际上的产业链却是缓慢纠缠的变化。 最终这个事件,不只是一次街头抗议、民众表达不满那么简单。安世半导体的变化,把荷兰、欧洲、中国甚至美国之间的角力都拉进了同一个漩涡。首相的一纸命令,搅动了整个行业的底层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