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套路:先喊打再找补,全是心理战 特朗普的关税玩法其实就一套固定剧本,翻来覆去用了好几年,核心就是“先吓住、再谈价”的心理战,关键节点的操作把套路暴露得明明白白。 第一步是**“极限施压造恐慌”** 。2025年4月最典型,他先是宣布4月5日起对所有国家征10%基准关税,9日又落地“对等关税”,对华累计关税一度飙到145%,还放话要对进口电影征100%关税。上一任期更早在2018年3月,直接宣称对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7月就正式开征25%关税,一下把贸易紧张感拉满。这步的目的很简单:用离谱的税率逼对方慌神,也给本国市场制造“再不谈就完了”的焦虑。 第二步是**“留活口找台阶”** 。2025年4月9日刚把关税拉到最高,转头就说给不报复的国家“90天关税暂停”;5月要对汽车零部件加税,4月底又推出“最高3.75%补偿”,给自己留了缓冲。2019年更是反复横跳,5月提关税,6月G20峰会就说“不再加新税”,典型的“打一棒子给颗糖”。 第三步是**“见好就收赚筹码”** 。2025年5月10日中美日内瓦会谈,他之前喊的145%关税直接降到30%,还撤销了91%的加税项。这并非让步,而是看到美国4月关税收入虽达174亿,但零售商扛不住成本压力——毕竟“黑五”备货要靠进口,真征100%关税会砸了自己支持率。 更关键的是**“越权也要干,不行再回撤”** 。2025年4月的关税政策刚喊得凶,5月28日就被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越权”。但他早有准备,提前豁免了电脑、半导体等关键商品,既没真伤本国产业,又刷足了“强硬”存在感。 说白了,他的关税从来不是真要“打到底”,而是把税率当谈判筹码,靠忽高忽低的折腾拿捏对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