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女子身价直接暴涨到125亿,如今更是成为海外的大老板! 说真的,杨利娟这事儿,搁咱们身边听着都像编的。 一个四川简阳农村出来的妹子,16岁辍学给哥哥还蜂窝煤生意的债,在小餐馆端盘子,谁能想到24年后,她能在海外管着大公司,身家一百多亿? 最早听人聊起她,是说她刚去海底捞那会儿的事儿。 1995年吧,她之前打工的餐馆黄了,走投无路才找的张勇。 其实张勇早一年就想挖她了,在她原来那餐馆吃饭,看这妹子干活利索,客人再难缠都笑脸对,就问她愿不愿意去海底捞,给160块一个月,比她当时多40块。 要知道那时候40块能买不少东西,可她没去,说“现在老板在我最难的时候收了我,不能为了钱走”。 后来餐馆关了,她才抱着试试的心态找过去,张勇也实在,没说啥就收了她。 刚去海底捞那阵儿,她是真能拼,每天天不亮就到店,擦桌子能把缝儿都擦干净,传菜比谁都快,客人要个啥,她不用等喊第二声。 最绝的是她记人,哪个老顾客爱吃香油碟少蒜,哪个带孩子来要儿童围兜,她都在小本上记着,下次人家来,不用问就给备好。 那时候她一个月工资大部分寄回家,自己就留十块钱,天天啃馒头就咸菜,也没见她抱怨过。 有次债主又上门催得紧,她没办法,硬着头皮找张勇预支工资,张勇没多问就给了,后来还说“这钱算奖金,不用还”,她后来跟人说,就冲这事儿,她觉得这老板值得跟着干。 1999年那回,她才21岁,张勇让她去西安开新店,这可是海底捞头一回出四川。 她带着几个人过去,租了个小门面,一开始真是惨——发传单人家看都不看就扔,贴个广告还被城管追着跑,店里天天就几桌客人,员工都没信心了,有两个偷偷收拾东西想走。 她没骂人道,每天早上带着大家去公交站台送热豆浆,西安冬天冷,等车的人捧着热豆浆,听她说“我们店就在前面,有空来暖暖身子”,慢慢就有人愿意去试试。 她还琢磨西安人的口味,把锅底辣度降了点,加了擦鞋的服务,没俩月,店里就开始排队了,后来那俩想走的员工,都成了店里的骨干。 再后来她一路往上走,19岁当店长,2002年去北京管店,还琢磨出“日清周结”的法子,每天账算清楚,每周总结问题,店里的效率一下就提上来了。 她还跟张勇提,要给员工分股份,“大家干得好,就得让大家也能赚到钱”,后来海底捞真搞了股权激励,不少跟着她干的老员工,都靠这个买了房。 2021年海底捞那阵儿挺难的,张勇之前扩张太猛,一下亏了三四十亿,高层开会都吵翻天,没人敢拍板。 杨利娟站出来说“关店,但是不能裁人”,她把三百多家不赚钱的店关了,然后把员工送到中央厨房、物流部门培训,还帮着联系其他餐馆,给想走的员工找好下家。 有个跟了她十年的店长,店关了不想走,她就送那店长去学英语,后来派到新加坡开店,现在那店长都能独当一面了。 去年她去管海外业务,好多人说“国内好好的,去海外折腾啥”,她不管,到了国外就改路子。 在新加坡给火锅配当地的司令酒,美国人爱吃健康的,她就加素食锅底、无麸质调料,伦敦店里装修用英式碎花布,却挂着海底捞的红灯笼,老外还就吃这一套。 今年一季度,她管的那公司就赚了一千多万美元,还计划在纽约、洛杉矶开新店。 现在她身家125亿,上了福布斯榜单,可听跟她熟的人说,她还是老样子。 穿简单的衣服,吃饭不浪费,跟员工聊天还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 有时候聊起过去,她会说“当年要是在小餐馆关门时放弃了,要是西安拓店时退回来了,就没今天了”。 其实哪有那么多“运气好”,不过是她能扛住难,守住心,跟对人,干对事罢了。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