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消保课堂 | 13起经典诈骗案,无孔不入的诈骗剧本(下)

生活场景的精准渗透:无孔不入的诈骗剧本

案例七:"团体订餐"背后的代购骗局

张先生在外卖平台收到"学校老师"私信,称有团体订餐需求,推荐"王主任"QQ。对方发来详细订单要求中午送达,随后提出代购"佛跳墙"礼盒,承诺餐款一并结算,并发送75290元电子转账截图(谎称对公延迟到账)。张先生垫付9999.8元后,"供应商"以未达开票额要求再转,察觉不对后核实报警。

案例八:执照年审短信暗藏杀机

经营小店的韩先生收到"营业执照需年审"短信,附操作链接。点击后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页面要求输入验证码。输入银行发来的验证码后,发现卡内1万元被转走。

案例九:航班取消的"赔偿"陷阱

邓女士接到"机场工作人员"电话,称其预订航班取消需赔偿。对方要求在某东商城购买1万元电子礼品卡并提供券码"完成退款流程"。提供券码后对方失联。

案例十:冒充客服的"扣费"恐吓

方某接到00开头电话,自称抖音客服,称其开通的直播业务若不取消,每月将扣800元且持续1年。方某按指引操作后,收到银行卡被转走3.5万元的信息。

案例十一:红包诱饵下的任务陷阱

某女士被朋友拉入支付宝群,称将观看的电影截图发客服即可领红包。下载"RelaxClub"APP做任务后,被告知操作失误导致账号冻结,需缴解冻金才能提现,最终被骗32000元。

案例十二:免费礼品诱导的"任务"陷阱

某女士在某音刷到免费送运动相机视频,扫码后按客服指示做任务、代付订单,过程中被骗13952元。

05

高回报幻象:投资理财的致命诱惑

案例十三:虚假投资平台的血本无归

廖某下载陌生投资理财APP,在客服引导下转账至指定银行卡投资。初期可见收益,但提现时发现资金被冻结,客服以各种理由要求继续投入解冻。最终损失44万余元。

国家反诈中心权威总结:

筑牢"三不一多"防火墙

电信诈骗的本质是利用人性弱点编织精密剧本。基于对海量案件的大数据分析,提炼出铁律般的"三不一多"原则:

1.不轻信:破除信息茧房的致命诱惑

警惕"情绪炸弹":凡涉及"高收益无风险"、"公检法传唤"、"亲人出事"、"信用逾期"等制造紧迫感、恐惧感的信息,务必启动"二次验证"程序。

验证身份金标准:自称官方人员时,要求其提供可回拨的官方认证号码(如银行95开头电话、平台官方客服号),并主动通过官方渠道反向核实。

2.不点击:斩断技术渗透的隐形黑手

链接二维码风险等级:不明链接与二维码是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的主要载体。即使显示为熟悉名称(如"XX银行""XX局"),也需通过官方APP或可信渠道独立查询通知真伪。

信息输入红区:任何索要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信息的界面,立即停止操作!官方机构绝不会通过链接或电话索要核心验证信息。

3.不转账:守住资金外流的最后闸门

账户类型三重警报:向私人账户、境外账户、名称异常的"企业账户"(如XX商贸部、XX科技)转账前,必须通过电话+实地或两个独立可信渠道核实。

延迟到账≠交易成功:骗子常利用PS转账截图制造"已付款假象"。牢记:任何形式的"延迟到账"要求垫资,都是诈骗!

4.多核实:构筑立体防御的智慧网络

建立紧急联络人机制:涉及大额资金操作前,务必与至少一名亲友(尤其年轻子女提醒年长父母)同步信息。

约85%的诈骗案件始于一条短信、一个陌生电话或网络链接。

冒充客服、公检法、熟人类诈骗占电信诈骗总损失的62%。

投资理财类诈骗单案平均损失超20万元,为危害性最大的诈骗类型。

诈骗剧本会更新,反诈不仅靠技术,更源于每个人对欲望的克制、对权威的理性、对"馅饼"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