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动作越来越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动作越来越频繁,今年9月,美军首次在日本岩国基地公开“堤丰”中导系统,这套装备能发射射程达2500公里的战斧导弹,直接覆盖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 同时,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一艘驱逐舰被派往美国改装,准备搭载更多这类导弹,东京借此加强同盟威慑力。 韩国和菲律宾也卷入多边演习,美日韩三方调动上万兵力,模拟多域作战,舰艇在菲律宾海反复巡弋。 这些部署源于印太战略的深化,美国陆军推进多域特遣部队建设,旨在从兵力主导转向火力主导。 表面上看,这是对区域安全的回应,但实际指向很明确,就是通过前沿基地压缩对手空间,让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机动性大打折扣。俄罗斯远东虽受乌克兰冲突拖累,但莫斯科没闲着,转而加强与北京的对接,经济纽带越拉越紧,避免被西方孤立。 这种背景下,中俄的回应不是硬碰硬,而是通过互补合作,悄然化解压力。 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于8月1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幕,持续到5日,双方派出舰艇编队和潜艇,重点演练援潜救生、联合反潜和防空反导。 中国东部和北部战区海军参演,首次派出039B型潜艇,俄罗斯则出动基洛级潜艇,两国装备互补,中国负责远程防空,俄方专注水下封锁。 演习不针对第三方,强调防御性质,但课目设计直击美军航母打击群的弱点,实际使用武器训练让协作更默契。 港岸阶段包括联合筹划和舰艇参观,海上阶段编队起航,开展对海作战和实际射击。 外媒分析,这次演习深化中俄军事融合,面对美国同盟体系,双方通过轮换地点和主题升级,构建战略平衡。 普京政府视此为缓冲,乌克兰战场消耗国力,但东方合作提供新支点。 美国情报显示,中俄舰艇轨迹超出预期,华盛顿不得不重新评估包围圈的有效性。 普京9月初访华行程罕见长达4天,先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后参与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与中方签署20多项协议,涵盖能源和基础设施。 双方确认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贸易额已超2000亿美元,中国成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 能源领域亮点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备忘录,预计年输气500亿立方米,经蒙古路由,总供应量将达1000亿立方米以上。 这条线谈判历时5年,终于从政治承诺转为商业落地,俄罗斯借此缓解制裁压力,中国则锁定稳定能源来源。 金融合作扩展到本币结算,减少美元依赖。 普京强调,这种伙伴经受外部考验,达到新高度。 访华释放信号,中俄不玩零和游戏,而是互利共赢,普京从中获益最大,远东开发注入活力。 中俄东北-远东合作机制今年保持高位运行,贸易额达1058亿美元,占双边总额43%。 俄罗斯远东被定位为国家优先事项,普京推动2035年发展规划,吸引亚洲投资,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与之深度绑定。 黑河大桥和同江铁路桥货运频繁,木材和矿产源源流入中国工厂,俄罗斯投资设备助力东北工业升级。 双方共同开发江海联运通道,互联互通项目延长至2031年。 中国5家企业有意入驻远东国际超前发展区,聚焦资源深加工和产业多元化,避免资源陷阱。 人才和民生环境建设也跟上,构建留得住的生态。 这种对接不只贸易,还延伸到北极合作,中国东北与远东交互增强,形成陆上最优解。 普京视远东为战略支点,摆脱西方孤立,北京则借此稳固东方供应链。 美国印太布局面临两难,继续施压可能逼中俄更紧密,退缩又损自身影响力。 “堤丰”部署虽增强日美同盟,但覆盖范围触及俄罗斯远东,引发中俄联合反对,警告或引发军备竞赛。 美军资源分散,多国演习虽热闹,实际执行力受限。 中俄的化学反应不止军力叠加,而是体系融合,像围棋中造势而非围地。 普京在博弈中从容,乌克兰冲突虽胶着,但东方纽带提供长远支撑,经济才是战争底气。 这种平衡让华盛顿的“重返亚太”愿望落空,中国没硬刚,而是聪明联手,化解包围。 大国互动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中俄证明了合作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