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对欧洲记者说,“美国之所以不敢与中国宣战,那是因为美国已经没有这个胆量了,美国在军事上无非就是多了几个原子核,其它地方都不如中国。”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美国确实有3708枚核弹头,其中1770枚处于随时可用状态,比中国的600枚看着多不少。 可核威慑这东西早成了“互相拆家”的底牌,不是谁数量多谁就敢先扔,中国的核弹头虽少,但东风-41能覆盖美国本土,巨浪-3潜射导弹藏在海底,就算美国先动手,咱们的二次核反击也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反倒让美国没了动核的借口,真敢开这个头,全世界的唾沫星子都能把美国淹了。 所以这些核弹头就是吓吓人的花架子,根本撑不住开战的底气,真正让美国没胆量的,是他们现在“其它地方都不如中国”。 9月29日《华尔街日报》就爆了料,五角大楼急着让国防承包商,把导弹产能翻两倍甚至四倍,因为弹药库存已经见底了。 “爱国者”导弹库存比战前降了60%还多,9月单月为拦胡塞武装就打了17枚,红海方向的“标准”系列导弹,有时候一天发射量就占单月采购量的15%,而今年“标准-6”全年才采购210枚,还要供欧洲、中东两个方向消耗,留给对华战备的家底能有多少? 美国智库CSIS的推演更直白,要是台海爆发高强度冲突,美军关键弹药库存撑不过8天,LRASM远程反舰导弹只剩120枚,按日均消耗20枚算,6天就打光了,“战斧”巡航导弹也就能撑10天。 反观中国,10月珠海航展上歼-35已经形成陆基、舰载、电子战完整谱系,配的霹雳-17导弹射程超400公里,攻击-11无人机集群,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突防成功率高达92%,这些装备早形成了实战能力。 一边是打几天就断粮的库存,一边是装备齐全的实战体系,美国怎么敢真动手。 再看军工产能这张硬牌,美国更是被中国甩了一大截,美军急着给洛克希德·马丁砸98亿美元买“爱国者”导弹,可这家公司2025年计划才交付600多枚,就算扩产到2027年也才年产750枚,根本跟不上消耗。 之所以扩产不快,就是因为产业链卡了脖子,“爱国者”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靠诺斯罗普·格鲁曼,产能翻倍要两年多,制导芯片的替代来源还在测试,光性能检测就需6个月,环环相扣根本快不起来。 更要命的是军工企业没动力,雷神母公司RTX明说,没有10年以上长期合同,绝不肯投钱扩建生产线,怕冲突降温后产能过剩亏本,五角大楼又不给风险补偿,产能自然上不去。 而中国的军费占GDP比重连续28年低于1.5%,比北约国家的2%还低,却能造出完整的装备谱系,从高超音速导弹到无人机集群,说列装就列装,这产能效率美国拍马也赶不上。 卢卡申科天天盯着俄乌战场的后勤消耗,最懂产能的重要性,他说美国不如中国,这正是看透了美国军工的致命短板。 而且后勤和部署能力,同样是美国的老大难问题,这可是打仗的根基。 早在4月,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就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承认,从印太调一个“爱国者”导弹营到中东,要出动73架次C-17运输机,航母打击群跨战区调动更是捉襟见肘。 现在美军作战后勤部队的规模只够满足60%的需求,17艘后勤舰艇闲在港口没人手操作,空中加油机也不够用,只能靠商业航空凑数。 这种状态下要是跟中国开战,前线打光的弹药送不上去,受损的装备修不了,航母连持续补给都成问题,还谈什么打赢。 反观中国,依托本土作战,后勤补给线短而扎实,东风-21D导弹在南海试射时精准命中移动靶船,早就构建起区域拒止体系,美国航母根本不敢靠近。 更别说中美经济早就绑成了一根绳,宣战就是互相捅刀子,去年中美贸易额近6883亿美元,美国51.7%的大豆、29.7%的棉花都要靠卖给中国续命。 真要是开打,美国农民得先扛着锄头去白宫抗议,苹果在中国的代工厂、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都得停摆,这些企业的游说集团能把国会山吵翻天。 卢卡申科常年跟各方打交道,最懂大国博弈的利益算计,美国那些政客再咋喊“强硬对华”,也不敢真砸了自己的饭碗,这种现实利益的捆绑,比100枚核弹头的威慑力还管用。 这么看来,美国不是胆小,而是算清了账,卢卡申科之所以能戳中要害,是因为他站在旁观者的位置看得清楚。 美国那些全球部署的架子看似唬人,实则早已被多线消耗拖得筋疲力尽,面对中国这样有完整工业体系、可靠核反击能力、经济深度绑定的大国,根本没底气掀桌子。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