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总理流泪了! 10 月 26 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第 47 届东盟峰会开幕式上,东盟十国签署宣言,正式接纳东帝汶为第 11 个成员国。 2002年,那年东帝汶刚从印尼独立出来,全国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首都帝力的港口只能停小船。老百姓靠种咖啡和打鱼为生,三分之一的人每天生活费不到2美元,超过一半人喝不上干净水。独立后的东帝汶就像个没伞的孩子,在国际舞台上孤零零的。2011年,他们正式向东盟递了“入伙申请书”,这一等就是14年。 为啥这么难?因为东盟有规矩:想加入,得政治稳定、经济达标、能遵守组织章程。东帝汶刚独立那几年,国内政局三天两头闹动静,经济全靠石油基金撑着。可到2024年,石油基金从几百亿缩水到182亿美元,日子越来越紧巴。 东盟成员国里,印尼一开始态度最暧昧——毕竟东帝汶曾经是印尼的一个省,两国关系有点复杂。直到2022年,东盟各国才松口说“原则上同意”,但还有一堆“课后作业”要补,比如完善法律、提升行政效率。 这次峰会现场,古斯芒签字前特意停顿了两秒。他身后的大屏幕上,东帝汶的国旗缓缓升起,和东盟其他10国的旗子并排站在一起。 这一幕让不少人想起1999年的全民公投——当时78.5%的东帝汶人选择独立,却引发了亲印尼民兵的暴力冲突,数万人逃亡,整个国家差点被战火撕碎。26年后的今天,这个总人口不到140万的小国,终于堂堂正正走进了东南亚的“朋友圈”。 对东帝汶来说,加入东盟就像抱上了“大腿”。首先是钱袋子有盼头。东盟有6.5亿人口的大市场,东帝汶的咖啡、香料、渔业产品以后出口能少交税,还能吸引更多外资。比如马来西亚已经表态,要帮东帝汶建旅游度假村;新加坡计划投资数字经济项目,教当地人用电商卖特产。其次是安全有靠山。东帝汶夹在印尼和澳大利亚两大国之间,地缘位置敏感。东盟的“集体安全机制”能让它在遇到麻烦时,有10个邻居撑腰。 最实在的是基础设施要升级,现在东帝汶全国只有一条高速公路,还是中国帮忙修的苏艾高速,从首都到南部城市苏艾的车程从4小时缩到1小时。加入东盟后,东盟的“互联互通计划”会给东帝汶修港口、建电网、铺宽带。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峰会上说:“东帝汶不是来‘蹭饭’的,我们要帮他们长出自己的‘翅膀’。” 当然东帝汶也不是光占便宜,它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海洋资源,能给东盟提供能源保障。而且东帝汶是葡语国家,能当东盟和葡萄牙、巴西等葡语世界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东盟一直想扩大国际影响力,东帝汶的加入让这个组织覆盖了东南亚所有主权国家,说话更有分量了。 签字仪式结束后,古斯芒接受采访时声音还有点抖。他说:“23年前独立时,我们连国旗都是自己画的。今天能站在这里,是因为东帝汶人从来没放弃过。”这话不假——这些年,东帝汶靠中国援建的医院、学校、港口慢慢攒家底,和中国的贸易额从建交时的几百万美元涨到2023年的3.36亿美元。现在有了东盟的平台,这个年轻国家的未来,总算有了更多可能。 来源:人民网 【第47届东盟峰会在吉隆坡开幕 东帝汶正式成为东盟第11个成员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