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一段家政冲突视频上了热搜,雇主加班提前回家撞见保姆正端着一盘“失踪”的小鸡大口猛啃,质问之下阿姨先说自费购买但拿不出小票。 雇主夜里翻冰箱发现自家昨晚新买的整鸡没影,第二天就把人辞退,这条“鸡飞人走”的剧情一分钟看完却把网友看懵了。 网友懵的不是“吃鸡”这件事本身,是剧情里藏着的矛盾太戳现实——一边是雇主觉得被冒犯的愤怒,一边是有人觉得“至于吗”的不解,更没人想过,这只鸡背后藏着两拨人的生活细碎。 雇主是互联网公司的运营,连续加班一周,前晚特意绕路去菜场挑了只土鸡,原本计划炖给刚退烧的孩子补身体,没成想加班提前结束,推门就撞见了保姆捧着鸡盘的画面。 保姆是家政公司介绍来的,上岗才三周,工资开在八千,比雇主老家的平均薪资高出近一倍。 她之前在老家工厂打工,工厂倒闭后经同乡介绍入行,只参加过家政公司三天的速成培训,没人特意跟她讲过“雇主私人物品不能碰”的规矩,只说“手脚麻利点,听雇主的话”。 她后来跟家政公司哭诉,以为冰箱里的食材都是给她准备的工作餐,吃的时候没多想,被问起时慌了神,才编了“自费购买”的瞎话。 冲突的核心从来不是一只鸡。雇主翻冰箱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鸡不见了,跟着就想起前几天少的半罐进口奶粉、抽屉里消失的两包燕窝小样,只是之前没证据,没好意思问。 这次撞个正着,加上保姆的撒谎,让那些积攒的疑虑瞬间爆发。她辞退保姆时说得很直接:“我能接受你不懂规矩,但不能接受你骗人。” 这话戳中了很多雇主的痛点。家政服务发生在最私密的家庭空间,信任是根基,而边界感是维持信任的底线。有资深家政从业者早就说过,未经允许吃雇主私藏的食材,属于行业禁忌,哪怕是快放坏的水果,也得先问一句雇主的意见。 这位保姆显然没意识到,雇主介意的不是鸡肉的价值,是“我的东西被随意处置”的不被尊重,是“你明明做错了还撒谎”的信任破裂。 网友的争论恰恰暴露了这种认知差。有人觉得雇主小题大做,不就是只鸡,辞退太决绝;更多人站在雇主这边,说“边界感是基本素养”,甚至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保姆未经允许喝掉炖给老人的燕窝,问起时还说“放着也是放着”。 这种分歧的背后,是家政行业长期存在的乱象——准入门槛太低,很多从业者没经过系统培训就上岗,连基本的职业伦理都没吃透。 家政公司在这事里也脱不了干系。他们收了雇主的中介费,却只给保姆做了最简单的技能培训,职业边界、沟通规范这些关键内容全被跳过。 出事后,家政公司第一时间撇清关系,说“已经提醒过阿姨注意分寸”,可拿不出任何培训记录。这种敷衍的态度,只会让雇主和保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其实这事本有转圜的余地。如果保姆被问及时坦诚道歉,说明自己不懂规矩,未必会被立刻辞退; 如果雇主之前发现食材短缺时就及时沟通,而不是攒到爆发,也能避免走到辞退这一步。但现实里,雇主怕“小题大做”伤和气,保姆怕“承认错误”丢工作,沟通的缺失让小问题滚成了大矛盾。 更值得深思的是行业规范的缺失。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了家政服务条例,明确了从业者不能损毁、私拿雇主财物,但执行得并不到位。 很多家政公司为了快速招人,刻意淡化这些规矩,导致类似的“鸡飞人走”事件反复上演。说到底,无论是雇主的愤怒,还是保姆的委屈,根源都在于行业缺乏清晰的行为准则,和有效的监管约束。 这起冲突算不上什么大事,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家政行业的尴尬。雇佣关系里,平等不是模糊边界的理由,尊重才是相处的前提。保姆得拎清自己的位置,雇主也该学会及时沟通,而家政公司更该扛起培训和监管的责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