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巴南】90年前发现了中国工业天然气第一井

在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石油沟村的山野间,一座饱经沧桑的老井遗址静静矗立——石油沟气田巴一井旧址,作为中国近代天然气工业的起点之一,承载着一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历史。 这里现属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江北采输作业区,2019年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回溯至1931年,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派人勘察川东地质,选定井位并订购4套德国旋转式钻机,可钻1200米。然而,设备运输波折重重:1936年首批设备抵沪后,因配件缺失暂缓开钻;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长江航道中断,部分设备遭敌机轰炸丢失,最终仅拼凑出2套钻机可用。 1937年10月28日,石油沟矿场员工用这拼凑的装备开钻巴1井。这是中国首次应用旋转钻机,标志着石油工业装备现代化起步。钻至1200米时,首次中途测试油气,开创中国钻井技术先河。1939年11月25日,井深1402.2米时,终于在嘉陵江统第五组地层喜获日产1.5万立方米工业气流。 彼时正值抗战艰难时期,日军封锁沿海,汽油奇缺。巴1井的天然气如雪中送炭,从1940年至1948年持续向重庆供能,成为抗战大后方首次规模化用气范例,极大提振了全民抗战信心。新中国成立后,它又作为石油沟气田主力井,为重庆钢铁公司输送国防急需的优质燃料,助力国家建设。 如今,这座功勋老井虽已停产,但其历史价值愈发凸显。作为中国天然气工业的重要开端,巴1井不仅积累了本地开发经验,更以“首用旋转钻机”“首试中途测气”“首规模化供气”三项突破,书写了行业里程碑。 目前,巴1井工业遗址公园筹建工作已启动,未来将通过系统展陈,向世人讲述这段从战火中起步、为国家能源事业奠基的传奇,让后人铭记那段用热血与智慧点燃能源希望的光辉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