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欧盟边对话边报复中国,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 经济利益冲突与依赖并存

欧盟边对话边报复中国,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 经济利益冲突与依赖并存: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这触及了欧盟的关键利益。欧盟8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而稀土是其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等产业的核心材料。但同时,中欧经济又高度互补,2024年中欧货物贸易额达7320亿欧元,欧盟部分国家如德国的汽车产业等高度依赖中国市场,这种既依赖又担忧被“卡脖子”的矛盾心态,导致欧盟在对话的同时采取报复措施。 ​ - 内部政治博弈与分歧: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法国想借对华强硬提升在欧盟的话语权,德国经济疲软,虽依赖中国市场,但在稀土供应上受制于中国,也不得不表现出一定的强硬姿态。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则想借此向美欧示好。此外,欧盟试图用外部矛盾掩盖内部在能源政策、经济复苏上的分歧,于是将中国作为“政治秀”的对象,通过制裁中企来转移内部压力。 ​ -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欧洲企业因美国关税政策蒙受损失,且美国对华科技限制延伸至盟友层面,欧盟被动卷入博弈。为向白宫表忠心,换取美国在北约军费、贸易配额等问题上的让步,欧盟选择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同时,欧盟又不想完全依附美国,试图通过这种“边对话边报复”的方式,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既向美国展示其“价值”,又想在对华谈判中获取更多利益。 ​ - 政策工具与理念差异:欧盟2023年底出台了《反胁迫工具法案》,但一直没敢用,这次借着一些由头,试图启用该法案来对中国施压,展现其所谓的“战略自主”。此外,欧盟部分国家将中国基于国家安全的正常出口管制歪曲为“贸易胁迫”,而自身却酝酿新规,强制在欧中资企业转让技术等,这种理念差异和双重标准也是导致其边对话边报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