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专家猜测,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全球股市、从SWIFT支付体系中踢出中国企业,请问中国你如何招架? 美国每年消耗的稀土中,78%依赖中国进口。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对稀土产业链的掌控远超开采环节。 全球90%以上的稀土提纯技术集中在中国,即便美国从澳大利亚、加拿大进口原矿,最终仍需运回中国加工才能用于高端制造。 美国莱斯大学研发的稀土再生技术虽实验室回收率超90%,但量产至少要等到2026年,且处理规模受限。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稀土项目因环评拖延、资金断裂陷入停滞,10年内难以摆脱对中国加工环节的依赖。 这种依赖已渗透到军事核心领域。F-35战斗机单架需消耗400公斤稀土,用于隐身涂层、发动机和雷达系统。若中国断供,美国军工复合体将面临“无米之炊”。 2025年10月中国出台的新规更直击要害:出口产品稀土含量超0.1%需审批,锂电池、金刚石等关键材料同步纳入管控,瞬间卡住美国AI和半导体产业的咽喉。 美国试图用SWIFT支付系统施压,却忽视了这个工具的复杂性。SWIFT董事会25个席位中,美国仅占2席,欧洲占据17席。 当美国提议将中国踢出系统时,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立即反对——德国每年对华出口超千亿欧元,法国奢侈品行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欧洲银行更不愿放弃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合作。 中国早有应对之策。2015年上线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到2025年已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者142家,间接参与者超1.3万家。 2025年前五个月,CIPS处理金额同比增长30%,人民币跨境支付中不依赖SWIFT的比例跃升至70%。更关键的是,中国与32国央行签署的4.5万亿元货币互换协议,以及多边数字货币桥项目的测试,为去美元化提供了现实路径。 美国威胁将中企踢出美股,却暴露了自身资本市场的矛盾。中概股中,科技、新能源企业的美股融资曾占重要比例,但2025年已有300多家中企从美股退市,转投港股、A股后融资额反增20%。 美国投资者因此错失中国产业升级的红利,而波音、苹果等美企在华营收占比超25%,若供应链受冲击,其股价必然波动。 更深层的反制在于资产联动。中国持有的近万亿美元美债,成为影响美国利率和民生的杠杆。美国养老金12%的科技类资产投资于中概股,若强行剔除,退休人员收益将大幅缩水。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连华尔街都难以接受——美国机构早已通过港股通、沪股通偷偷布局中国新能源、光伏企业,政策与市场需求完全背离。 美国若强行切断SWIFT,首当其冲的是欧美企业。波音每年从中国获得数百架飞机订单,苹果在华有上百万家供应商,断供将导致其生产线次日停工。 欧洲空客、大众与中国年贸易额超千亿欧元,必然联合反对。更致命的是,此举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倒逼更多国家接入CIPS,最终动摇美元霸权根基。 历史教训就在眼前。2022年俄罗斯被踢出SWIFT后,虽通过能源出口和人民币结算稳住局面,但全球多国因此启动“去美元化”。 如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若被排除在SWIFT外,全球供应链将立即瘫痪,美国进口商品成本可能暴涨20%-30%,通胀压力将远超当前水平。 这场较量的本质,是全球化深度绑定下的规则重构权争夺。中国手中的底牌不仅是稀土,更是全产业链话语权、CIPS支付网络和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美国若执意脱钩,将面临三重反噬:科技企业失去中国供应链支撑、金融市场丧失信誉、盟友体系因利益受损而瓦解。 当外媒炒作“中国如何招架”时,或许该问:美国真的准备好承受规则重构的更高成本了吗?历史证明,单边制裁从未真正赢家,合作共赢才是破解困局的关键。 对于这场博弈,你更看好哪一方的应对策略?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