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刚到马来西亚,就收到终级杀招,特朗普有备而来,中遭调查 这场调查来得蹊跷,却又在情理之中。结合特朗普的执政风格与战略布局看,这绝非临时起意的冲动之举,而是早有预谋的精准施压。他的团队太清楚中方赴马的核心议程——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与经贸合作,毕竟马来西亚作为共建国家,已从3000多个合作项目中切实获益,这种务实合作正是美国想削弱的影响力。选择这个时间点出手,就是想在外交场合给中方制造被动,打乱合作节奏。 调查的由头并不新鲜,大概率还是绕不开所谓“知识产权”与“贸易不公”的老话题,这几乎是特朗普团队打压对手的标准话术。回溯过往,美国曾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先后三次对中国发起“特别301调查”,甚至用同样手段迫使日本开放市场。这次重启类似操作,本质是把单边规则当武器,只要自己认定“不合理”,就敢启动调查并威胁报复,这种霸权逻辑多年来从未改变。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的战略算计。他执政后一直试图调整全球势力范围,在中东力挺以色列,对俄示好以图“拆散中俄联盟”,在亚太自然不会放任中方合作深化。调查既是打压手段,也是谈判筹码,就像他以往挥舞关税大棒那样,想通过制造压力逼迫中方在其他议题上让步。可他似乎忘了,中美贸易早已深度绑定,上万亿的贸易额背后是两国无数企业的生存与就业,真要升级对抗,美国自身也必然承受冲击。 有人会问,这种单边调查真能达到目的吗?历史已经给出答案。过去二十多年,中国28次被列入美国《特别301报告》“优先观察名单”,但经济实力反而持续增长,从1991年GDP仅为美国的1/14.86,发展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关键的是,中方早已建立起完善的应对机制,从外交部的严正回应到商务部的政策储备,每一步都有章法。 特朗普的“有备而来”,恰恰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焦虑。在百年变局下,全球南方国家对务实合作的需求日益强烈,“一带一路”带来的近万亿美元投资和4000多万人脱贫成果,不是任何单边打压能抹除的。这种用霸权手段遏制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做法,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美国的真实意图,反而巩固了中方的合作根基。 说到底,国际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零和博弈。特朗普想靠“终级杀招”逆转趋势,终究是误判了时代潮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