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春秋假,到底能不能搞,合理不合理? 不止一个人问过这个问题,没法明

春秋假,到底能不能搞,合理不合理? 不止一个人问过这个问题,没法明确回答,放与不放都有“充分的”理由。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当时春秋是放假的。忘了是不是叫春秋假,上半年,一般在端午前后会放几天假,因为是农村,假期里帮着家里大人收麦子,所以我们叫“麦假”;下半年,大约在国庆节附近,也会放几天假,是帮着收玉米。这两个假期,对农村学校来讲,针对性很强,估计不用争论,再说了,很多老师同样得回家干农活。 当然,在那时,还没有所谓的“五一”、“国庆”长假。 后来情况大不一样了。农忙用不着学生回家帮忙了,就是放假了,家长们可能还舍不的他们下地干活。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农村的学校都没有了“春秋假”。 现在,重提“春秋假”,那背景和出发点已经大变了。 在2004年,杭州就出台了《调整中小学假期和作息时间的意见》,是浙江最早实施春秋假制度的城市。据说效果还不错。 截止到现在,浙江11个地级市已全部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春假一般安排在4月底,与“五一”假期连休;秋假则安排在9月底与国庆假期衔接或11月中下旬与周末相连。 今年9月,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等作出了安排。让学生放假,放在“扩大服务消费”的文件里,说明了某些导向和目的所在。 之所以有争论,还是因为现实。以前,农村放“春秋假”,那是有需求,顺势而为当然好统一思想。现在,需求是什么?可能就显得没那么充分。有人担心一些“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假在家没人看管,有人担心孩子学习状态会受影响,有人担心春秋假可能变相成为补习课,等等。 放春秋假有积极的一面。但家长的顾虑同样也很实际。设不设“中秋假”不是问题,关键是解决好家长们的顾虑,那假期什么时候放,怎么个放法,估计就没多大分歧了,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