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称,能源价格已下降,预计下个月CPI数据将开始回落,再下个月将更加明显。并表示,认为房价数据是一个滞后指标。 聊完CPI,贝森特还特意提了房价数据,说在他看来,这玩意儿就是个典型的滞后指标,不能拿它当判断当下经济走势的即时参考。 要搞懂贝森特这话的门道,得先掰扯掰扯能源价格和CPI之间的关系。美国的CPI统计里,能源项占比不算小,像汽油、天然气这些日常用的能源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就能影响CPI的涨跌。 之前大半年,国际油价起起伏伏,美国国内汽油价格也跟着折腾,不少老百姓加油时都觉得钱包压力大,这也间接推高了CPI数据。 现在贝森特说能源价格下降,大概率是看到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从高位往下调,美国本土加油站的汽油零售价也跟着降了不少。 有数据显示,最近几周美国平均汽油价格每加仑已经跌破3.5美元,比上个月降了差不多30美分,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是实打实的减负,也能让CPI里的能源分项拖后腿的劲儿变小。 不过光看能源还不够,CPI里还有食品、住房、医疗这些大头。贝森特没具体说这些领域的情况,但敢预测CPI回落,估计是觉得能源价格的下降幅度,能盖过其他分项可能的上涨压力。 就拿食品来说,之前因为供应链问题和能源成本上涨,食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现在能源价格降了,运输成本、生产加工时的能源消耗成本也会跟着降,说不定能让食品价格涨得慢一点,甚至不涨。 再说说房价这个滞后指标的事儿。贝森特特意点出来,其实是在给市场打预防针。 最近美国房价数据看着还不算差,有些地区甚至还在微涨,但这并不代表当下房地产市场还很火。 要知道,美国房地产市场对利率变动特别敏感,美联储之前连续加息,抵押贷款利率早就飙到了高位,很多想买房的人都因为月供太高打了退堂鼓,房产交易量已经降了好几个月。 但房价数据没立刻跟着降,就是因为滞后性——卖家不愿意轻易降价,房子成交周期变长,现在统计的房价,其实反映的是几个月前的交易情况,等现在的低交易量慢慢传导到价格上,房价数据才会真正开始往下走。 贝森特把这层说透,就是怕市场误解房价数据,以为经济还没受到加息的影响,进而对美联储的政策走向产生误判。 其实贝森特这次发言,背后还有更深层的考虑。 美联储这两年一直在跟通胀死磕,连续加息就是为了把CPI压到2%的目标水平,现在要是CPI真能如他预测的那样回落,就意味着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可能快到头了,甚至明年有可能开始降息。 这对美国经济来说可是个重要信号,企业融资成本、老百姓的贷款压力都可能减轻,股市也能得到提振。 但市场也不是傻子,不会光听贝森特一句话就全信。 有不少经济学家已经站出来质疑,说能源价格这东西波动性太大,谁也不能保证下个月还能继续降。 万一国际上再出点事儿,比如中东局势紧张影响石油供应,油价很可能又会涨回去,到时候CPI回落的预期就全泡汤了。 还有住房成本,虽然贝森特说房价是滞后指标,但CPI里的住房分项,除了房价还有租金,现在美国租金价格虽然涨得慢了,但还没开始降,而且租金数据的滞后性比房价还强,就算现在租金市场凉了,CPI里的住房分项可能还得涨一阵子,这都会给CPI回落添堵。 普通老百姓的感受也跟贝森特的预测不太一样。 不少美国人接受采访时都说,虽然汽油价格降了点,但去超市买东西还是觉得贵,出去吃饭、看医生的花费也没见少,生活成本还是很高。 这说明CPI就算回落,也只是增速变慢,不是说物价真的降了,老百姓的生活压力不会一下子就消失。 而且就业市场的情况也得考虑进去,如果CPI回落的同时,失业率开始上升,那美联储就会陷入两难——继续加息怕经济衰退,停止加息又怕通胀反弹。 贝森特没提就业的事儿,可能是觉得目前就业市场还比较稳,失业率没怎么涨,所以敢乐观预测CPI。 但要是接下来企业因为成本压力开始裁员,失业率上去了,他这次说的话可能就得打折扣了。 还有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之前为了刺激经济,美国花了不少钱,财政赤字一直很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通胀。 要是政府不控制开支,就算美联储把利率加上去,通胀也很难真正压下来。 贝森特作为财长,手里握着财政政策的话语权,他敢预测CPI回落,说不定也是对接下来的财政政策有信心,觉得能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配合好,一起把通胀压下去。 不过这些都是猜测,具体财政政策会怎么调整,现在还没个准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