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炊事员端来一盘炒辣子,贺老总尝后感觉不对:把炊事员给我带过来 这是怎么了?上一秒

炊事员端来一盘炒辣子,贺老总尝后感觉不对:把炊事员给我带过来 这是怎么了?上一秒还高高兴兴的,一口辣椒下去,怎么就翻脸了? 这盘辣椒,还真就有问题。 这事儿,得从头说。贺龙是什么人?他是“两把菜…刀闹革命”起家的。1896年出生,家里穷,书没读几年,但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嫉恶如仇的“霸蛮”劲。 20岁那年,他看不惯贪官地主欺负老百姓,揣着两把菜刀就去砸了盐局,把盐分给了穷人。这事儿放今天看,妥妥的“刺儿头”,但在那个世道,这就是反抗。 后来他参加革命,最终认准了共产党。他自己都说:“我见过各种主义,选来选去,最后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在瑞金,周恩来当他的入党介绍人,他才算了了心愿。 毛主席后来在三湾改编时,就拿贺龙当榜样鼓舞士气:“贺龙同志两把菜刀就能闹革命,现在当了军长。我们现在两个营,干下去,一定有光荣的前途。” 说回1928年。南昌起义南下失利,贺龙带着周逸群等人回湘西,又拉起了一支3000人的红四军。 在湘鄂西的深山老林里打游击,那叫一个苦。后方基地被敌人占了,别说补充兵员,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战士们穿着单衣在雪地里走,饿了就挖野菜充饥。 贺龙爱兵如子,从不搞特殊。战士们吃啥,他就吃啥。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缺盐。人长时间不吃盐,会浑身无力,电解质紊乱,是要出人命的。 炊事员看贺老总天天那么辛苦,想尽办法,从盐罐子边边角角刮下来那么小拇指尖大小的一点盐巴。 他寻思,这盐要是放汤里,肯定不行,大家一喝就知道了。干脆,炒盘辣椒!用辣椒的辣味盖住咸味,神不知鬼不觉,给首长“补一补”。 哪知道,贺龙是吃辣椒的祖宗。那点咸味儿,他一口就尝出来了。 炊事员被带过来,心里直打鼓,站得笔直:“首长,您找我?” 贺龙把碗重重一放,那声音让在场的人都吓一跳。 “你说,部队里都缺盐好几天了,你这碟炒辣椒为什么会有咸味?” 炊事员一看瞒不住了,竹筒倒豆子全说了:“报告首长,我放了盐!是从盐罐子边上刮的,您太久没吃盐了,再这样下去身体会出问题的!” “我知道你是为了照顾我。但是咱们红军的干部,不搞特殊!” 说完,他自己端起那盘辣椒,大步走向厨房,二话不说,“哗”一下全倒进了煮野菜的大锅里,还用勺子搅了搅。 他回头对炊事员和跟过来的战士们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嘛!” 那一刻,战士们心里那股热流,比吃了辣椒还暖和。啥叫同甘共苦?这就是。有这样的首长,还有什么坎过不去? 这种“不特殊”,不是贺龙一时兴起,是刻在他骨子里的。 长征过草地,粮食只够七八天,可走出草地至少要二十天。贺龙成立“试吃组”,亲口尝野菜,看哪个没毒。他下了死命令:“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绝对不允许丢掉伤员。” 警卫连长朱声达重伤,贺龙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炒面全给了他。朱声达哭着不肯要,贺龙红着眼眶吼他:“你伤重,必须吃!” 他自己呢?悄悄跑去河边钓鱼,钓到了,回来就骗大家说“在外面吃饱了”,省下一条鱼给战士们。 有的战士实在走不动了,怕拖累部队,就用草盖住脸装死。贺龙知道后,气得发抖,又心疼得不行,冲着收容队喊:“给收容队的传话,必须扒开战士们脸上的草看清楚,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必须给我带着走!” 你可能会说,那是艰苦年代,没办法。等解放后,当了大官,当了元帅,总该“享受”一下了吧? 贺龙还真就没改。 部队在湖南石门整顿,他下连队,吃完饭,径直走进厨房,看灶台上有锅巴,抓起一块就放嘴里嚼。 陪同的团政委杨秀山看愣了:首长刚吃完饭,怎么还吃锅巴?没吃饱? 贺龙把锅巴咽下去,笑着点头:“挺好的,这个锅巴做的挺焦脆,而且米掏得很干净,没有沙子!” 最“绝”的,是1955年在青岛。 贺龙去第四海军学校视察,同行的还有苏联顾问。到了中午,走进餐厅,贺老总眉头又皱起来了。 偌大的餐厅,空空荡荡,就中间摆了一张精致的桌子,准备给他们这些“首长”吃。而他进来前,亲眼看到学员和战士们都蹲在食堂外面吃饭。 学校校长赶紧上来:“首长,您里面请!” 贺龙面无表情地走进去,扫了一眼桌上的丰盛饭菜。他拿起碗,盛了饭,夹了菜,盖在饭上,扭头对苏联顾问说了句:“失陪!” 然后,他端着碗,径直走出食堂,一屁股蹲在外面那群仪仗队的小伙子中间,跟他们一边吃一边聊了起来。 这一下,把所有人都看傻了。 学校领导赶紧跑过来,蹲下说:“贺老总,您还是回去吃吧!” 那个苏联顾问也跟了出来,满脸不解地问:“你是国家的元帅,为什么要和这些普通战士蹲在一起吃饭?” 贺龙哈哈大笑,拍了拍身边战士的肩膀,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回答: 从1928年那盘倒进大锅的“特供”辣椒,到1955年蹲在地上和士兵同吃的元帅饭。贺龙的“不特殊”,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