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媒:特朗普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并打击芬太尼,以换取避免11月实施的对华10

美媒:特朗普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并打击芬太尼,以换取避免11月实施的对华100%关税上调,但中国强劲的经济表现削弱了美国的谈判筹码。 自2025年9月起,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骤降至零,这是自2018年贸易摩擦以来的首次。美国农业带的中西部州,作为特朗普的选举票仓,正因大豆滞销陷入经济困境。 当地农民协会直言:“这是用政治换来的经济代价。”与此同时,美国国内芬太尼滥用危机持续恶化,2024年因该药物过量死亡的人数突破10万,创历史新高。特朗普政府试图将责任转嫁给中国,要求中方扩大芬太尼管控范围,甚至配合“源头打击”。 但中国的回应让美方算盘落空。早在2019年,中国便将所有芬太尼类物质纳入整类管制,比美国提前数年实施全链条监管。 医院中,这类药物被锁在需双重验证的保险柜内,处方审批层层把关。反观美国,不仅未对芬太尼进行全类列管,甚至将大麻重新归类为“低风险药物”,导致毒品通过合法渠道持续泛滥。这种政策矛盾,暴露出美国禁毒体系的根本漏洞。 为增加谈判筹码,美国在谈判前夕派出两艘航母驶近中国周边海域。这种“军事威慑+贸易施压”的组合拳,曾是特朗普政府对华谈判的惯用手段。 但此次效果大打折扣——区域国家对紧张局势保持警惕,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各国更希望看到稳定的中美关系,而非单方面施压。 欧盟的表态更具代表性。当特朗普要求欧洲盟友对中国征收50%至100%关税时,法国《世界报》直言:“欧盟不会接受华盛顿的条件。”德国工商联合会警告,加征关税将破坏全球产业链,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成本。这种国际反应,折射出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的信任危机。 美方施压背后,是对中国经济韧性的低估。2024年中国GDP达134.91万亿元,同比增长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消费市场成为增长引擎,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消费热潮。科技领域,中国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成本低于国际水平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展现高端制造竞争力。 这种经济实力,让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占据主动。当美方要求放宽稀土出口限制时,中方明确:稀土管制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仅针对军事用途,民用领域合规申请仍正常审批。 对于大豆问题,中国已建立多元化进口渠道,巴西、阿根廷等国因性价比优势成为主要供应方。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磋商不是美方提要求、中方来满足,而是双方共同解决问题。” 这场贸易博弈的本质,是中美之间信任的持续消耗。美方一方面表达重启合作意愿,另一方面却通过军事部署、关税威胁制造紧张氛围。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操作,不仅让谈判陷入恶性循环,更暴露出美国对华战略的误判——试图用军事威慑和关税大棒迫使中国让步,却忽视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 欧盟的拒绝跟风、区域国家的警惕、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共同构成了对美方单边主义的制衡力量。当美国将芬太尼问题政治化、用大豆选票绑架谈判时,实际上是在消耗自身的国际信誉。真正的对话,需要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而非战舰轰鸣中的胁迫。 这场贸易博弈的结局尚未揭晓,但已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在大国竞争中,经济实力与战略定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当美国还在用旧剧本应对新变局时,中国已用实际行动证明:合作可以双赢,但胁迫注定失败。大家如何看待这场谈判背后的战略博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