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微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原来他的人生经历也是如此精彩

[微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原来他的人生经历也是如此精彩!   提到杨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科学界的名人 —— 杨振宁,但有个问题很少有人问: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报效国家是不是只有成为顶尖科学家这一条路?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杨振宁的三弟杨振汉就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有力的回答,他没有跟着兄长走科研的道路,而是投身到祖国火热的工业建设中。   杨家兄弟的人生路南辕北辙,精神源头却惊人地一致,他们都在清华园长大,骨子里都烙着那个时代“读书不为己,当为天下用”的理念。   家里的氛围很特别,这边是父亲杨武之和华罗庚、陈省身这些数学大家激烈地探讨着高深学问;那边是小脚的母亲罗孟华,识字不多,却在抗战的颠沛流离中,以中国女性特有的坚韧撑起整个家。   这位数学泰斗父亲的教育方式相当开明,他从不要求孩子们都得搞数学,而是鼓励他们凭着兴趣和时代的需求去闯,这种开放的教育,为杨振汉后来迷上机械埋下了种子。   从昆明西南联大那段战乱岁月里走出来,“国家”这两个字在杨家孩子心里的分量很重,个人命运和民族前途早就绑在了一起。   杨振汉从小就对机械着迷,他选择的道路是个人天赋与国家命运的一次完美结合,1949年,他考入交通大学攻读化工机械,毕业时正赶上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拉开大幕,这简直是时代在向他招手。   他没有仰望星空,而是选择脚踏实地,他的信念非常朴素直接:“没有第二产业,国家富不起来。”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大型化工厂,从最基层的技术员干起。   当时工作条件很艰苦,但他带着工友们硬是啃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面对引进的洋设备,他靠自学外语攻克了核心技术,甚至能独立排除故障,让外国专家都刮目相看。   他常说自己“运气好,跟上了祖国每个阶段的步伐”,这哪里是运气,这分明是一种清醒的选择,是他精准地跟上了国家发展的节奏。   如果说杨振宁的成就是一座屹立在理论物理之巅的丰碑,那杨振汉的贡献就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次次推动时代前进的扎实行动。   他后来的工作范围远不止工厂车间,他创办了上海航空公司,还主导引进了花园饭店、哈根达斯等项目,这些在当时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1985年,他又奔赴香港,研究起了土地批租和股份责任制这些当时最前沿的经济课题,他总能从实践中,敏锐地察觉到制度变革的方向。   退休后,这位老人也没闲着,他一边被返聘为技术顾问,一边默默翻译着哥哥杨振宁从国外寄回来的最新科技资料,努力将世界前沿的技术和国内的生产一线连接起来。   他的家庭生活也充满了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妻子是中学教师,两个孩子一个成了工程师,一个也做了老师,他常对子女说,要像大伯一样用功读书,而孩子们也确实继承了这份踏实的家风。   2010年,他回到母校交通大学参加校庆,对学弟学妹们说:“我们那代人读书就是为了报效国家,现在的条件好了,你们更要珍惜。”   杨振宁研究宇宙的终极奥秘,杨振汉建设国家的产业基础,兄弟两人人生道路不同,却共同诠释了杨氏家风的核心:用自己的学识,为国家和民族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祖国好⑤|杨振汉伉俪:有幸跟上祖国每个阶段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