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禁机+息屏行动!教育部新规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亮“红灯” 10月24日,教育部正式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明确将手机等电子产品拦在课堂门外,同步启动“息屏行动”管控网络使用,还加码未成年人网络内容监管,三项硬措施直指青少年成长痛点。 课堂禁机绝非“走过场”,而是给分心行为上“紧箍咒”。此前不少学生把手机藏书包、塞抽屉,上课偷偷刷短视频、打游戏,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眼神却黏在屏幕上,甚至因手机品牌、款式起争执,新规直接从源头掐断课堂干扰源。 “息屏行动”更像给过度用网踩“急刹车”。超三成中小学生每天上网超2小时,深夜躲被窝刷手机、沉迷虚拟世界的情况比比皆是,不少孩子把精力耗在屏幕上,学习状态一落千丈,这一行动精准戳中网络依赖的“命门”。 之所以出台这些措施,源于校园电子依赖和网络不良内容的双重侵扰。现在网络上暴力、低俗内容像“杂草”一样蔓延,中小学生辨别能力弱,很容易被带偏,长期受影响会打乱作息、扭曲认知,给心理健康埋下隐患。 新规落地还需学校、家长“组队发力”。学校怎么定细化规则?家长如何做好家庭引导?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策效果。用硬约束帮孩子跳出电子陷阱,让课堂回归专注、网络回归纯净,才是对青少年成长最实在的守护。学生手机禁令 孩子看电视危害 课堂禁用手机 青少年压力疏导 无游戏上课禁用 课堂心理干预 作者声明:素材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