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1年,志愿军王德明往阵地送弹药,可当他到达后,却发现干部全牺牲,而战士更是

1951年,志愿军王德明往阵地送弹药,可当他到达后,却发现干部全牺牲,而战士更是乱成一团,谁曾想,在这危急时刻,他却做出一惊人举动,而且还立了大功。 1951年春寒料峭的朝鲜汉滩江畔,志愿军担架员王德明背着两箱手榴弹蹚过刺骨江水。 当他爬上152.2高地阵地时,眼前景象令人窒息:战壕里干部全部牺牲,幸存的新兵蜷缩在弹坑中不知所措。 远处美军正集结冲锋,这个原本负责后勤的老兵突然怒吼:“我是党员,现在听我指挥!” 汉滩江的搏斗早已持续四天,敌军炸毁江上桥梁后,用三道火力网封锁江面,这位山东汉子硬是十八次蹚过齐腰冰流。 江水寒彻骨髓,他的双腿冻裂出血口,每次负重泅渡都像千万根钢针扎进皮肉。 有次运送伤员返程时遭遇炮击,他用身体护住担架,弹片削掉半截棉袖,却保住了伤员性命。 这种刻进骨子里的责任感,源于他参加淮海战役时形成的信念,后勤线就是生命线。 阵地上的混乱超乎想象,连排级干部全部殉国,十几名新兵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胡乱扔出手榴弹。 王德明立即清点家底:3支步枪、17发子弹、5颗手榴弹。 他迅速将人员分成三组,利用弹坑构筑交叉火力点,并立下铁律“敌人进入20米再开火”。 当美军第一次冲锋时,他故意放先头部队进入雷区,突然两侧齐射打得敌军首尾难顾。 最惨烈的第三次交锋到来时,弹药已消耗殆尽。王德明给步枪装上刺刀,带头跃出战壕冲向敌群。 战士们被老兵的勇猛激出血性,跟着杀入敌阵展开肉搏。 他在混战中专挑军官攻击,刺倒举旗的通信兵后,敌军指挥系统顿时瘫痪。 正当他们陷入重围时,227团增援部队的冲锋号响彻山谷。这场血战歼敌200余人,王德明单人毙伤39名敌军,阵地红旗始终未倒。 战功赫赫的王德明在授勋后,组织安排他担任军官时,这位特等功臣以神经性头痛后遗症为由婉拒,带着妻子回乡务农。 在山东诸城的田垄间,他从不提及战场往事,连儿女都不知道箱底压着的一级战斗英雄证书。 有次村干部发现他腿上的冻疮溃烂化脓,要帮他申请补助,他却摆手说:“埋在朝鲜的战友连坟头都没有,我享福要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