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关于中国

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关于中国空军又要大批引进伊尔-78MK-90A加油机的消息出现在不少媒体和圈子里,引发了很大关注。 据泄露的俄罗斯军工文件显示,有“东亚客户”被曝正计划购买整整20架伊尔-78MK-90A大飞机,并计划2027年前交付。 先看看俄罗斯这边的情况,近五年他们的武器出口全球占比直接跌到了7.8%,比起前些年足足降了三分之二,曾经的大客户印度都在慢慢转投西方怀抱,加上西方一轮接一轮的制裁,俄制武器的出口之路变得格外坎坷。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军工生产重心又偏向了满足本国作战需求,很多原本瞄准国际市场的装备都陷入了滞销困境。 而伊尔-78MK-90A这种大型加油机,虽然性能过硬,但对大多数中小国家来说门槛太高,能拿出大订单的买家寥寥无几,俄罗斯军工急需要稳定的订单来维持生产线运转,这就给了中国一个绝佳的切入时机。 再说说这款伊尔-78MK-90A加油机的硬实力,绝对算得上是空中加油领域的“重量级选手”,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能达到210吨,比美国主流的KC-46加油机还重不少,最大传输载油量更是高达110吨,比KC-46多出20吨左右,这意味着它单次出动能为更多战机提供油料保障。 机身配备了三个空中加油吊舱,两侧机翼下的吊舱负责给歼-10、歼-16这类战斗机加油,机尾的吊舱则能满足轰炸机、预警机等大型军机的需求,同时为三架飞机加油完全不在话下,每分钟1500升的加油速度更是能大幅提升空中补给效率。 更关键的是,它继承了俄制军机皮实耐用的特点,能在简陋跑道上起降,无论是高原戈壁还是远海空域,都能稳定执行任务,这对于地域辽阔、作战环境复杂的中国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般的适配。 反观中国空军的加油机现状,确实存在着不小的短板,目前我们主要依靠21架轰油-6和3架早期型号的伊尔-78,而美军光大型加油机就有400多架,两者差距悬殊。 随着歼-20、歼-35等先进战机的批量列装,以及空军向远洋作战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加油机这个“战力倍增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之前运油-20首次亮相台海时,就引发了广泛关注,它与歼-16的协同演练,直接证明了加油机对提升战机滞空时间和作战半径的关键作用,但运油-20刚刚进入量产阶段,短期内还无法完全满足空军的庞大需求。 按照伊尔-78MK-90A的性能,在距离机场1000公里的范围内能提供75吨油料,这足以让一批歼-16战机的作战半径轻松突破第一岛链,大幅提升我国在远海空域的管控能力。 这次引进伊尔-78MK-90A,显然也有着类似的战略考量,一方面,20架的大规模订单能在短期内快速扩充我国的加油机编队,缓解当前的战力缺口,尤其是在台海、南海等关键方向,能让我们的海空力量具备更持久的部署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对这款先进加油机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其成熟的加油系统设计和大型军机的制造经验,进一步完善运-20改装加油机的性能,加速国产大型加油机的迭代升级。 这种“既解近渴,又谋长远”的操作,不得不让人佩服背后的战略眼光。 从国际博弈的角度看,这波合作更是双赢的典范,俄罗斯需要中国的订单来维持军工产业的活力,缓解经济压力,而中国则能避开西方的军售封锁,获得急需的先进装备,双方各取所需,巩固了战略协作关系。 要知道,西方对中国的高端军工技术封锁从未松懈,像加油机这类关键装备,有钱也很难从其他渠道买到,而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也愈发重视与中国的军工合作,甚至可能在技术转让和付款方式上提供更灵活的条件。 对比印度当年为了采购加油机,在伊尔-78MK-90A和空客A330之间反复纠结,最终花了大价钱却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中国这波“抄底”操作显得尤为划算。 更值得一提的是,伊尔-78MK-90A还具备一定的运输能力,必要时可以快速转换角色,承担重型物资的运输任务,这种多用途属性在应对突发情况时能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在抢险救灾、海外撤侨等任务中,它既能为执行任务的战机提供油料保障,又能运送救援物资和人员,大大提升了任务执行的灵活性。 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战略空军来说,这种具备多重功能的大型平台,无疑能进一步丰富战术打法,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说到底,这波20架伊尔-78MK-90A的订单,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装备采购,更是一次精准的战略布局。 中国恰好抓住了俄罗斯军工的特殊时期,以合理的成本获得了急需的关键装备,既解决了当前的战力短板,又为国产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同时还巩固了与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 这种不盲目跟风、不浪费机会的务实做法,正是东方大国在国际博弈中屡屡占据主动的关键所在,不得不说,这波操作确实够高明,把“聪明”两个字刻在了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