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花信咏(十八)
□初国卿

[霜降初候]
菊花
黄华香冷染秋荫,裛露繁霜竟拂衿。
却话重阳谁解赏,东篱陶令最知音。
按:霜绛时节,草木黄落,菊花盛开。菊花之名,《尔雅》称之为蘜,又名治蔷。李时珍《本草纲目》释曰:“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鞠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蘜。”后世则简化之,皆作菊也。又有诸多雅称,曰寿客、金英、黄华、陶菊、节花、女华、九华、黄华、霜英、日精、寿客、周盈、金蕊、禽华等。其株为草本,叶裂作羽状,花生枝端。其花朵外侧如花瓣者称“舌状花”,内侧如花心者称“管状花”,亦有瓣繁而不见花心者。菊花初仅以其色略分数种,或黄或白或紫。宋以降,品类渐多,时人刘蒙《菊谱》计有三十六种,明杨循吉《菊花百咏》则记有菊名百种。今菊花形色益多,以形分即有管瓣类、直瓣类、平瓣类、匙瓣类,畴瓣类,一类之下,又具数形;以色分,则有黄、白、粉、红、青绿、墨红、暗紫、鲑红等。形色品类极多,不可胜数。菊花诸色,唯黄色为正,最为人赏。其不畏秋寒之品性,亦得世人赞美,尤其九月重阳,赏菊遂成盛事也。
[霜降二候]
紫茉莉
渍露胭脂占物华,点唇傅面挹珍葩。
原为富贵佳人草,今作寻常百姓花。
按:紫茉莉之名,因花形似茉莉花而来。清徐珂《清稗类钞》云:“花状如漏斗,蓓蕾略似茉莉,有红紫白黄等色,颇美艳,晚开午收,俗名夜繁花。”明高濂《草花谱》则记曰:“紫茉莉,草本,春间下子,早开午收,一名胭脂花,可以点唇。子有白粉,可傅面,亦有黄白二色者。”除夜繁花、胭脂花名之外,尚有胭粉豆、粉豆花、晚饭花、状元花、洗澡花等。其株为一年生草本,根甚粗直,茎稍粗而中空,叶卵状而稍宽。花数朵生于枝端,多紫红色,亦有红、白、明黄、橙黄、亮粉诸色。花形似喇叭,后端细管,先端开展,稍裂为五数。紫茉莉乃美洲舶来之物种,明朝始入中土,初以为奇花,得宫廷及富贵之家专宠。清吴理为《崇祯宫词》注云:“宫中收紫茉莉,实研细蒸熟,名珍珠粉。”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讲平儿理妆一段,说宝玉从宣窑瓷盒里拈了一根玉簪花棒递与平儿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可见明清之时紫茉莉之珍贵,而今此花南北皆有,寻常可见,南方四季开花,北地深秋才盛也。
[霜降三候]
曼陀罗
翠蕤敷玉也婆娑,蒙汗曾传笑舞歌。
自得法华称谓后,佛天花雨曼陀罗。
按:曼陀罗,其花为舶来之物种,其名亦来自佛经。李时珍《本草纲目》曰:“《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又道家北斗有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因以名花。曼陀罗,梵言杂色也。”因曼陀罗自佛典出,故其花亦多有佛缘。清李汝珍《镜花缘》有道:“曼陀罗花,当日世尊说法,上天雨之,上主西方宁谧。”其名在民间又称山茄花、洋金花、押不芦、风儿茄等。宋末开始,知此花有毒,世人多采撷以制蒙汗药。李时珍《本草纲目》称此物可乱人心智:“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同时代人杨循吉《吴中故语》则说“以曼陀罗酿煮鸭,日食则痴”。可见此花确有致幻功能。其花为一年生草本,叶宽条状而浅裂,花独生枝杈间,亦生诸叶腋。其花色白,如漏斗直立,先端裂作五数。又有色紫而单瓣、重瓣者,色白而重瓣者,皆变种也。花落结实如球,周身密刺,形如古代兵器狼牙棒也。
相关阅读
[一城花信·霜降]人间秋晚霜染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