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毛主席提出继续革命的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打倒反动政府,驱逐外国在华势力,实

毛主席提出继续革命的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打倒反动政府,驱逐外国在华势力,实现了民族独立。然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按理说,中国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但是毛主席却提出要继续革命。我认为毛主席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基于国内外两个方面的考虑。 说起新中国成立后的那段日子,大家都知道,1949年推翻了旧政权,赶走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国家终于站起来了。接着从1953年到1956年,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一步步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转成公私合营,剥削阶级没了,社会主义基本框架搭好了。按常理,这时候该喘口气,专心搞经济建设,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国家也强大起来。可毛主席没这么想,他觉得革命不能就此打住,得继续往前推。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看清了内外形势的复杂性。简单说,外部有大国在搞小动作,内部也有老问题冒头,不警惕起来,成果就容易丢掉。我觉得他这么考虑,是站得高看得远,避免了更大麻烦。 先聊外部这块儿。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抛出那个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搞什么“和平共处”和“全民党”,这在毛主席看来,就是修正主义上台,脱离了无产阶级的轨道。苏联本来是老大哥,新中国刚建国时帮了不少忙,156个援建项目啥的都上马了。可这份报告一出,毛主席就警铃大作,他后来在党内多次点明,这不是小事,而是社会主义阵营出了大裂痕。1960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搞突然袭击,让中国工业项目卡壳不少。毛主席在1964年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中直指这是现代修正主义的核心,目的是复辟资本主义。他认为,如果不反击这种思潮,社会主义国家就容易变质。说白了,苏联的教训摆在那儿,新中国不能重蹈覆辙,得用继续革命来固本培元。 再看美国那边,更是明摆着的威胁。从朝鲜战争打完,美军就盘踞在台湾海峡,1950年代中后期,不断派第七舰队巡弋,封锁大陆沿海,阻挠解放台湾地区的进程。1958年的金门炮战,就是典型例子,美国提供台湾地区防务部弹药和情报支持,炮火对轰了44天,目的是遏制中国统一。军事上,美国还搞“孤立、封锁、遏制”的对华政策,亚太地区布满基地,联合日本、韩国围堵。更阴险的是政治上的“和平演变”策略,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就开始,通过文化输出、间谍活动和经济援助,试图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制度。杜勒斯那篇《战胜共产主义没有武器的胜利》就是蓝本,强调用腐朽生活方式腐蚀干部和青年,让中国变成附庸国。毛主席早在1959年就批过这个,说美国想用糖衣炮弹打进来。外部这些压力,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打实的风险,继续革命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强调警惕帝国主义干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要不这些外部势力一搅和,国内建设就乱套了。 转到内部因素,这更接地气,因为问题就出在自家院子里。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大局定了,但社会主义怎么走路,大家观点不一,尤其是农业合作化和工业跃进上,造成了很多错误。到了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干部们直言三年困难期的教训,毛主席也承认主观努力和自然灾害双重因素,但更强调党内分歧要通过民主讨论解决。这次会上,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都讲了基层情况,指出高指标、低效率的问题。毛主席在闭幕会上说,成绩是第一位的,但错误也要总结,不能让分歧酿成大祸。说到底,这些争论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继续革命的提法,就是要通过群众运动纠偏,防止走弯路。 另一个内部问题是干部作风。建国初期,三反五反运动就揪出不少贪污案,像刘青山、张子善那样,本是革命干部,却在天津收受贿赂,挥霍公款,1952年被枪决,这震动了全党。毛主席亲自过问,强调这是党内糖衣炮弹,得用铁的纪律管住。1950年代后期,个别领导干部开始脱离群众,官僚主义抬头,不下去走基层,就在办公室发号施令。档案显示,有些地方官员忽略农民呼声,强推合作化,酿成怨言。还有贪污腐化案子零星冒头,靠特权捞好处,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在1957年的整风运动中,就点名批评这些毛病,说胜利了容易骄傲,忘记了群众是铜墙铁壁。继续革命的核心,就是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斗争,清除这些隐患,让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把内外一综合,毛主席的判断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但基础还不牢靠。外部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虎视眈眈,内部分歧和作风问题随时可能放大成危机。1964年,他系统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甚至可能激化。这不是空谈,而是针对性措施:对外,要反和平演变、反霸权;对内,要反修防修、反贪倡廉。实际效果上看,这套理论指导了后来的工作,避免了苏联那种一夜变天的局面。当然,执行中也有曲折,但出发点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巩固新生政权。放到今天看,这些考虑一点没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