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美军航空母舰的舰长只是上校军衔?因为舰长说白了就是个开船的,开不开炮舰长说

为什么美军航空母舰的舰长只是上校军衔?因为舰长说白了就是个开船的,开不开炮舰长说了不算,指挥权小到离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美军航母舰长只是上校军衔时,第一反应都是不可思议,毕竟那可是航空母舰啊,动辄十万吨的海上巨兽,造价上百亿美元,搭载着几十架战斗机,带着五六千号人在大洋上纵横,这样的超级武器平台,负责人竟然只是个上校?   这事儿要从美军的指挥体系说起,在航母上,舰长的日常工作清单里压根就没有“决定打击目标”这一项,你要问开不开火、打哪里、用什么武器,对不起,这些舰长都管不着。   真正掌握这些决策权的是航母战斗群指挥官,那是个少将,比舰长高了整整两级,舰长能自己做主开火的武器,全舰上下就只有近防炮,那玩意儿射程还不到两公里,基本上就是敌人的导弹都快砸到脸上了才能用。   说白了,航母舰长就是个超级物业经理,你别小看这个定位,管理一艘现代航母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每天光是船员的伙食就得按吨来计算,几千人的作息安排、设备维护、燃油补给、弹药储存、甲板调度,甚至连舰载机降落时的风速都得盯着。   核反应堆要监控、弹射器要检修、雷达系统要保养,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岔子,整艘航母都可能瘫痪。   更有意思的是,航母上还有另一个上校,那就是舰载机联队长,他和舰长平起平坐,但管的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联队长手里攥着航母真正的打击力量,那几十架战斗机怎么飞、执行什么任务,全归他管,一个管平台,一个管武器,兩个人谁也指挥不了谁,最后都得听打击群司令的。   这种设计乍一看好像是把舰长的权力给架空了,实际上却是美军从二战时期就摸索出来的生存智慧。   1942年杜立特空袭东京那次,霍尼特号舰长米彻尔半路遇上了日本侦察船,但他没有权力开火,只能立刻上报舰队司令哈尔西,然后坚决执行让轰炸机提前起飞的命令。   中途岛海战时也一样,企业号舰长阿诺德负责保障飞机起降,但整个舰队往哪儿开、怎么打,全是斯普鲁恩斯少将说了算,这两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证明了一件事:让舰长专心管船、让将军专心打仗,这套体系是管用的。   把舰长军衔定成上校还有个现实考虑,那就是将军名额的问题,美军全军只有2%的校官能晋升准将,要是每艘航母舰长都得是将军,那将军早就满大街都是了。   更关键的是,如果舰长也是将军,那他和打击群司令之间的关系就没法理顺了,两个将军在一艘船上,打起仗来听谁的?历史上英国海军就吃过这个亏,二战时将军太多船不够分,结果指挥效率一落千丈。   当然,能当上航母舰长的人绝对不是等闲之辈,这些人通常要在海军干二十多年,飞行时长得超过五千小时,开过驱逐舰或护卫舰,还得懂核动力装置,最后要通过两年的专门培训。   等真正坐上舰长位置时,大多数人都已经四十五岁往上了,他们个个都是技术和管理的双料高手,但美军还是把他们的军衔锁定在上校,为的就是让整个指挥链条清清楚楚,不出乱子。   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一个航母战斗群十几艘船、上百架飞机,要是每个舰长都能自己做主,那指挥系统非乱套不可。   让舰长专注于把航母这座海上城市管理好,让更高层的指挥官去考虑战略战术,这种明确分工反而能让整个编队发挥出最大战斗力。   就像踢足球,后卫管防守、前锋管进攻、教练管战术,各司其职才能赢球,要是后卫非要当场上教练,球队肯定输。   所以美军航母舰长的上校军衔,表面上看是权力被限制了,实际上是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舰长把船管好,确保航母随时能打仗,这本身就是挑大梁了。   毕竟在茫茫大洋上,能把一座价值百亿美元的移动城市管得井井有条,让它成为战场上最可靠的作战平台,这份能力可不是军衔能衡量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