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398年,71岁朱元璋病危,嫔妃张美人领着3岁女儿前来探望,不料刚进门,朱元璋

1398年,71岁朱元璋病危,嫔妃张美人领着3岁女儿前来探望,不料刚进门,朱元璋就盯着小女儿问道:“我已命不久矣,该如何是好?”话音刚落,张美人瞬间吓得魂不附体。   1402年夏,南京皇宫的硝烟还没散。   朱棣的士兵在宫角发现个穿粉裙的小姑娘,是宝庆公主,刚满八岁。   她攥着半块糖糕,糖霜沾在指尖,那是朱元璋生前常给她的。   士兵要带她见朱棣时,她还在问:“我娘呢?父皇说她会来接我。”   没人敢告诉她,张美人两年前已病逝,而她的安稳,全靠三岁时一句话换来。   1398年春,朱元璋的寝宫里药味盖过龙涎香。   张美人端着药碗进来,身后跟着摇摇晃晃的宝庆公主,才三岁。   老皇帝难得坐起来,冲女儿招手,枯瘦的手摸她软发:“囡囡,父皇病了。”   公主踮脚够他的胡子,嫩声说:“吃药就好,我上次发烧,娘喂药就好啦。”   张美人的心揪紧——前几天有妃子说错话,当场被朱元璋下令杖毙。   朱元璋盯着女儿的眼睛,忽然笑了,是近半年来第一次。   他想起自己放牛时,盼着生病能有口热粥,如今却有孩子盼他好。   “父皇好不了啦。”他叹着气,手指擦去公主嘴角的口水。   公主哇地哭了,抓着他的龙袍:“父皇别走,我给你唱娘教的《孝经》。”   满屋子太监宫女都低着头,没人敢看老皇帝泛红的眼眶——这是他杀了无数人后,少有的柔软。   当天夜里,朱元璋改了殉葬旨意。   传位诏书末尾添了行字:“张美人抚育公主,免殉葬。”   旁边伺候的太监愣了——之前连生过皇子的李妃都没逃过,如今竟为个公主破了例。   张美人得知消息时,正给公主缝小鞋,针一下扎在手上,血珠滴在布面上。   她抱着女儿哭:“是你救了娘,也救了咱们俩。”   1399年,朱允炆登基后,常召宝庆公主入宫。   他会给她带宫外的糖人,听她讲张美人教的故事。   张美人却总叮嘱女儿:“在宫里少说话,别像你父皇在时那样任性。”   公主似懂非懂地点头,手里攥着朱元璋生前给她做的小木马——那是老皇帝少有的手工活。   可惜安稳日子没过多久,朱棣就起兵了,宫里又开始人心惶惶。   1402年朱棣掌权后,把宝庆公主交给徐皇后照料。   徐皇后教她读书、刺绣,还常说:“你是陛下唯一的妹妹,要好好长大。”   公主渐渐忘了战火的恐惧,只是偶尔会问:“我娘什么时候回来?”朱棣每次都岔开话题,直到张美人病逝,才告诉她真相,那时公主已十岁。   她没大哭,只是把小木马收进盒子,再也没拿出来过。   1413年,宝庆公主十九岁,朱棣开始为她选驸马。   大臣推荐了赵辉——模样英俊,还在靖难之役中立过功。   朱棣亲自见了赵辉,觉得他稳重,便定了这门亲。   大婚那天,太子朱高炽亲自送亲,陪嫁的箱子从宫门排到街上。   公主穿着凤冠霞帔,却没多少笑——她想起娘说的“嫁人要嫁心善的”。   婚后没俩月,宝庆公主就发现赵辉的风流事。   他常以应酬为由夜不归宿,还把外面的女子接入府中。   公主去找朱棣告状,朱棣却叹着气说:“皇家公主,总要忍些。”她这才明白,没了娘和父皇的庇护,自己只是个需要“顾全大局”的公主。   从此她很少出门,只是对着窗外的花发呆,不到四十岁就病了。   1433年,宝庆公主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赵辉没多少悲伤,依旧过着风流日子,直到九十岁才死。   宫里人为公主下葬时,在她的棺木里放了那只小木马和半块糖糕。   没人知道,这个靠童言救母、躲过宫廷血雨的公主,临终前还在念:“娘,父皇,我想你们。”   她的一生,像极了皇宫里的昙花——幼时得幸开得灿烂,却终究在深宅里早早凋零。     主要信源:(封面新闻——朱元璋死前让妃嫔陪葬,3岁女儿一句话保住她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