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男子掷地有声地发出质问:“普通老百姓买机票车票需要实名认证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男子掷地有声地发出质问:“普通老百姓买机票车票需要实名认证,买电话卡更需要实名认证,我就想问问各大运营商,电信诈骗的虚拟号码为什么就查不到他们的实名呢?谁能给14亿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北京某电信营业厅门口,一位穿着深蓝色工装的中年男子突然停下脚步,手里攥着刚打印出来的通话账单,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他举着账单上一串陌生的虚拟号码,问向营业厅工作人员的话,很快在网上传开,普通人买张车票、办张电话卡都要刷身份证实名,为啥诈骗分子用的虚拟号码,就查不到背后的真实身份? 这位男子姓周,是河北沧州一家小工厂的老板,半个月前刚经历一场电信诈骗。那天他正在车间核对订单,手机突然弹出 “银行账户异常” 的短信,附带的链接一点开,界面和银行 APP 几乎一模一样。 等他按提示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不到十分钟,账户里准备给工人发工资的 28 万就没了踪影。报警后警方追查发现,诈骗分子用来发送短信的是一串 170 开头的虚拟号码,顺着线索查下去,注册信息全是伪造的身份证,最后成了 “无头案”。 这事让周师傅越想越窝火,他特意跑了三家运营商营业厅,想弄明白虚拟号码到底咋回事。工作人员告诉他,虚拟号码属于 “物联网卡” 的一种,原本是给智能设备联网用的,比如共享单车、智能电表这些,不需要实名就能批量购买。 可现在不少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把物联网卡拆出来装在手机里,用来发送诈骗短信、拨打诈骗电话,打完就扔,根本没法追踪。 更让他意外的是,网上类似的遭遇一抓一大把。广州的大学生小林,去年被虚拟号码冒充 “辅导员” 骗走了 8000 元学费;杭州的张阿姨,因为相信虚拟号码发来的 “社保停缴通知”,按要求转账后损失了 5 万元养老钱。 有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用虚拟号码作案的占比超过 60%,这些号码大多来自非法倒卖的物联网卡,甚至有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公开叫卖,号称 “不实名、不封号、用完即弃”。 其实早在 2019 年,国家就出台过规定,要求物联网卡必须实名登记,运营商要对卡号和设备进行绑定,防止被挪作他用。可实际执行中却漏洞百出,有些运营商为了冲业绩,对代理商的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有些代理商把物联网卡拆成单张卖给诈骗分子,一张卡成本几块钱,转手就能卖几十上百。去年江苏警方查获的一起案件里,某代理商一次性倒卖了 12 万张未实名的物联网卡,这些卡后来全成了诈骗分子的 “作案工具”。 周师傅的质问在网上发酵后,不少网友跟着吐槽。有人说自己每月都能收到十几条来自虚拟号码的诈骗短信,举报后也没见有啥变化; 还有人晒出截图,显示某平台上仍有商家在偷偷售卖 “匿名虚拟号”,客服还承诺 “绝对安全,查不到源头”。面对这些质疑,三大运营商纷纷回应称 “已加强物联网卡管控”,可具体怎么管、管到了啥程度,却没给出更详细的说法。 现在周师傅的 28 万还没追回来,他打算联合其他几位被骗的受害者,一起向相关部门提交建议,希望能真正堵住虚拟号码的实名漏洞。毕竟对普通人来说,实名认证是保护自己的一道防线,可当这道防线在诈骗分子面前形同虚设时,大家心里的安全感,也就跟着打了折扣。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