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38年,斯大林下令处决了外蒙古的末代皇后,在执行死刑前,皇后格嫩皮勒展现出与

1938年,斯大林下令处决了外蒙古的末代皇后,在执行死刑前,皇后格嫩皮勒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冷静与坚毅,她毫不动摇地开始为自己化妆,穿上了一袭华丽的民族盛装! 格嫩皮勒1905年出生在外蒙古北部一个贵族家庭,原名策延皮勒,家庭靠近巴尔丹贝热温寺一带。她早年已结婚,第一任丈夫名为鲁桑丹巴,两人育有子女,生活简单而平静。那时外蒙古正处于动荡期,1911年脱离清朝独立,博克多格根作为宗教领袖成为名义君主,受大国势力影响。1923年,博克多格根的第一任妻子东多格杜拉姆去世,宫廷开展选妃活动,从18岁到20岁的女孩中挑选。格嫩皮勒因容貌出众被选中,尽管她已有家庭,但政治需要让她别无选择。她被带到乌兰巴托,在12月与博克多格根结婚,成为皇后,并改名为格嫩皮勒。这段婚姻持续不到一年,博克多格根生于1869年,已近失明且行动不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博克多格根作为外蒙古的宗教和政治象征,其统治深受苏联影响。1924年5月20日,他去世,外蒙古废除君主制,蒙古人民党掌权,乔巴山领导政府,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格嫩皮勒随之离开宫廷,返回北部草原,与第一任丈夫和子女团聚。她试图恢复普通牧民生活,在那里住了几年,远离城市喧嚣。但外蒙古的政治局势并未平静,政府以维护国家形象为由,将她召回乌兰巴托,继续担任象征性皇后职务。这让她再次卷入权力漩涡,无法真正脱身。1930年代,外蒙古加强与苏联的联系,政治清洗渐起,她的生活处于监视之下,身份成为负担。 1937年,外蒙古展开大规模政治清洗,受斯大林影响,许多人被捕。格嫩皮勒未能幸免,她与家人一同被抓,罪名是勾结日本、收集物资准备起义。这罪名在当时常见,用于清除旧势力残余。她被关押在狱中,整个审讯过程持续数月,涉及多项指控,包括与日本间谍合作和图谋复辟。她的皇后身份让她成为重点目标,在那个你死我活的环境中,任何旧时代痕迹都难逃一劫。狱中条件简陋,她与子女分开关押,面对严酷审问,但历史记录显示她保持了尊严。 1938年,斯大林下令在外蒙古执行处决行动,格嫩皮勒成为目标之一。在狱中得知死刑决定后,她没有表现出慌乱。她要求狱方提供化妆用品和民族服装,狱警同意了这一请求。她坐在狱室简陋的木凳上,从提供的化妆盒中取出粉底和胭脂,先均匀涂抹在脸上。动作缓慢而有条理,她用小镜子检查妆容,确保额头和脸颊均匀。随后,她梳理头发,将长发盘起,固定发髻。化妆过程在有限光线下进行,她一步步调整眉毛和唇色。 她挑选出一套蒙古民族盛装,包括丝绸袍子和绣花腰带。狱室灯光昏暗,她展开袍子,抖开褶皱,先穿上内层衬衣,再套上外袍。调整领口和袖子,确保衣襟平整。腰带系紧后,她站起身,转身查看整体效果。接着戴上传统头饰,镶嵌珠宝的帽子固定在头顶。整个穿衣过程在狱警监视下完成,她没有停顿,坚持完成每一步。盛装穿戴完毕,她坐在狱室角落,等待被带走。她的举动在狱中流传,成为面对处决的独特记录。 处决行动在1938年5月执行,格嫩皮勒与其他被捕者一同被带到乌兰巴托郊外。她年仅33岁,被枪决,与家人一同遇难。这次处决是外蒙古政治清洗的一部分,许多人因类似罪名丧生。处决前,她要求拍摄照片,狱方安排摄影师记录。她穿着民族盛装,站在狱室墙边,摄影师调整相机位置。她保持站姿,脸部平静,眼神直视前方。照片捕捉到她的妆容和服装细节,成为她最后的影像。 照片在处决后保存下来,后来流传到历史档案中。研究者通过这张照片分析她的穿着,包括袍子的花纹和头饰的样式。它作为蒙古历史资料,提供对那个时期政治环境的洞见。格嫩皮勒的遗体与其他遇难者一同处理,外蒙古继续其政治进程。这张照片如今存于博物馆和历史书籍中,供后人查看。她的故事反映出大国博弈下个人的渺小,许多类似命运在那个时代上演。 外蒙古从1911年独立到1924年建立共和国,经历了从君主制到人民党的转变。博克多格根的统治不过是过渡,苏联的影响日益加深。格嫩皮勒的婚姻就是这种政治游戏的一部分,她从牧民女孩变成皇后,再到牺牲品,体现了时代的无情。政治清洗从1937年开始,持续到1939年,涉及数万人,包括僧侣和旧贵族。斯大林的命令直接导致这些行动,外蒙古领导层执行彻底,许多家庭破碎。她的罪名虽是捏造,但在那时已成为标准标签,用于清除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