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高铁织密齐鲁网,擘画发展新篇章——潍烟高铁周年答卷彰显山东交通强省力量

当一列列复兴号动车组在金秋的胶东半岛飞驰,当324.6万人次旅客享受着“瞬时通达”的便捷,当沿线城市因这条钢铁动脉焕发新的生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潍烟高铁开通一周年的亮眼成绩单,更是山东高铁建设波澜壮阔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张以“速度”与“温度”共同描绘的答卷,生动诠释了交通先行如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这是一条破解时空约束的“发展之路”。曾几何时,从潍坊至莱州需要近两小时车程,如今24分钟即可抵达;曾经烟台下辖的莱州、招远等全国百强县虽经济实力强劲,却始终与全国高铁网“失之交臂”。潍烟高铁的通车,不仅让烟台实现了“县县通高铁”的夙愿,更以350公里的时速重新定义了半岛城市群的时空距离。10多分钟的区县通勤,1小时的都市圈联动,2小时的省会直达——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山东通过织密高铁网络,正在将地理上的“群”转化为经济上的“圈”,为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条激活区域经济的“活力之路”。高铁一通,百业俱兴。潍烟高铁开通一年来,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文旅产业的蓬勃生机上。蓬莱仙境、莱州古城等景点客流激增超40%,这背后是40余家景区“高铁票享优惠”政策的精准发力,更是铁路与文旅部门协同创新的成果。“1小时文旅圈”的形成,让游客从“过境游”转向“深度游”,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随之振兴。更令人欣喜的是,非遗文化借助高铁车站这一新载体得以生动展现,吕剧、绒绣、剪纸等传统文化在与现代交通的碰撞中焕发新生。这种“高铁+文旅”的创新模式,正是山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点的生动实践。

这是一条温暖百姓生活的“民生之路”。高铁的价值,最终要由人民的获得感来衡量。龙口市民带孩子10多分钟到蓬莱的周末之旅,蓬莱学子1小时抵达潍坊的求学之路,双城恋人2小时相会的幸福时光——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生活片段,拼凑出高铁时代最动人的民生图景。它让“说走就走”成为日常,让“异地奔波”不再艰辛,让“距离”这个词被重新定义。这种生活质感的跃升,远比经济数据更能体现发展的温度。山东在推进高铁建设过程中,始终将民生需求放在首位,真正实现了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更是一条服务国家战略的“先行之路”。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关键段落,潍烟高铁的意义远超一城一地的范畴。它向北衔接京津冀,向南联通长三角,向西直达中原腹地,让山东半岛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从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的“六改十二”车道创新,到潍烟高铁的周年佳绩,山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始终保持着前瞻视野和创新魄力。这些项目共同构筑起山东“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和“四横六纵”高铁网络的骨架,为交通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潍烟高铁一周年的实践充分证明,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增长、惠民生的有效举措,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它用流动的热度消融了地域隔阂,用生长的力量激发了市场活力,用创新的理念重塑了发展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有理由期待,山东将继续以高铁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全省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当更多“钢铁动脉”在齐鲁大地上延伸,当“轨道上的山东”从蓝图走向现实,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必将书写出更加精彩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戴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