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退将帅化民表示:大陆7分钟导弹封喉、ECFA让利千亿,图的啥?就是“同胞”二字!你们要“去中国化”?那正好,大陆将不再“统一”,而是“清剿”! 2010年签署的ECFA协议,曾被视为两岸经济融合的里程碑。大陆累计为台湾减免关税超101亿美元,而同期台湾对大陆的关税减免仅10.84亿美元。 这笔“不对称让利”背后,是大陆对“同胞”二字的真诚践行。台湾每年从大陆赚取超千亿美元贸易顺差,金门渔船事件中大陆海警的克制执法,都在印证这份“家人式”的包容。 但现实却走向反面。2024年民调显示,支持“台独”的比例飙升至51.8%,较此前增加150万人。这种荒诞的对比,暴露出民进党当局的操弄手段:一边吸食大陆经济红利,一边在教科书中删除中国史,将“去中国化”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 更讽刺的是,当大陆中止ECFA部分关税减让时,台湾工商界惊呼“产业将外移”,却选择性忽视正是民进党的贸易壁垒导致2500项大陆商品无法入台。 帅化民算过一笔账:从福建发射的东风导弹,7分钟即可覆盖台北。这种压倒性优势,本可让大陆在台海问题上占据绝对主动。 但现实是,解放军的环台军演始终保持着“围而不打”的克制,2025年联合利剑演习中甚至模拟了“封锁再登陆”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平民伤亡。 这种克制源于大陆对“同胞”的珍视。帅化民指出,传统渡海作战需要数天准备,而现代跨海作战通过直升机空降、运输机投送、无人机侦察等手段,能在数小时内完成战略部署。 但即便拥有如此高效的作战能力,大陆仍选择将军事行动作为最后手段,因为“打到的可能是正在排队买奶茶的台湾青年,而不是拿着武器的‘台独’分子”。 帅化民的警告直指要害:“一旦大陆认定你们不是‘家人’,剧本将从‘统一战’切换为‘清剿战’。”这种转变并非威胁,而是对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行径的必然回应。 当台湾民众在教科书中被教育成“非中国人”,当绿营政客将大陆惠台政策污名化为“统战工具”,当台积电技术被美国榨干却换不来安全承诺,两岸之间的情感纽带正在被人为割裂。 历史数据早已揭示这种危险的走向。台湾陆委会2018年民调显示,“支持统一”比例首次超过“支持独立”;政治大学29年追踪调研也表明,2016年后支持统一的比例上涨2.5%,支持独立的下跌5.3%。这些真实民意被民进党用“维持现状”的谎言掩盖,却无法改变两岸同根同源的事实。 大陆的战略布局早已超越台海范畴。通过“一带一路”构建的全球基建网络,通过6G、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形成的产业优势,通过文化输出塑造的国际影响力,都在为统一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这种“围棋式”布局,与美国“国际象棋式”的短视博弈形成鲜明对比。 帅化民的感慨道破本质:“大陆走的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的,最终目的就是大一统。”当台湾民众在大陆APP上追剧、用移动支付消费、乘坐中欧班列运输的商品时,文化认同早已悄然重建。而民进党当局仍在用“抗中保台”的谎言维持统治,这种倒行逆施终将自食其果。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两岸关系的走向已愈发清晰。大陆的善意从未改变,但这份善意需要以“同胞”身份为前提。 当民进党当局继续在“去中国化”的道路上狂奔时,他们或许该听听帅化民的忠告:统一不是选择题,而是历史必答题。对于这个结论,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