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欧盟七天沉默后对华摊牌,不承认台湾属于中国!欧盟最近掀起了不小的风波,欧盟结束了

欧盟七天沉默后对华摊牌,不承认台湾属于中国!欧盟最近掀起了不小的风波,欧盟结束了7天的沉默,选择用一种不太直接但很明显的方式表态,不再认同“台湾属于中国”这件事,虽然没有发正式公告,但在记者会上话里的分量,谁都能听出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欧盟这次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10月7日,欧盟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回应媒体询问时,公开质疑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是否涵盖台湾地区,称这份决议只是处理了中国代表权从台湾当局转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未明确提到台湾。   这个表态距离中国9月底发布相关立场文件整整过去了一周,欧盟在这七天里保持沉默,最终选择站出来说这番话,背后的考量值得深思。   这份1971年通过的联合国决议,当年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投票结果获得通过,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把台湾当局的代表赶了出去。   当时投赞成票的国家里就包括现在欧盟的不少成员国,这些国家后来陆续和中国建交,建交文件里都写明了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联合国秘书处的法律文件也多次明确,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现在欧盟突然跳出来咬文嚼字,说决议里没直接写台湾两个字,这套说辞实在经不起推敲。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就在今年5月,当时快要卸任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还公开表示,欧盟只承认一个中国,不会承认台湾的国家地位。   短短五个月时间,欧盟的口径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前后矛盾得让人看不懂,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操作,说不是受了外部压力,恐怕谁都不信。   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小动作其实早就开始了,特朗普第一次当总统的时候就搞出了《台北法案》,要求加强对台关系,推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   拜登上台后继续沿着这条路走,国务院官员多次公开表示,第2758号决议和一个中国政策之间的联系是错误的。   今年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5月份马上又推出新的法案,鼓吹决议不涉及台湾地位,欧盟这次跳出来附和美国的论调,明显是在政治站队上做出了选择。   从实际利益角度看,欧盟这么做真的划算吗?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过8000亿欧元。   德国的汽车工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年销量占其全球总销量将近四成,宝马在沈阳的工厂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法国的空客公司去年从中国拿到了一百多架飞机的订单,价值超过150亿美元,如果中欧关系因为台湾问题搞僵,这些欧洲企业首先就要遭殃,背后牵涉的就业岗位数以万计。   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其实并不统一,德国、法国这些经济大国心里清楚,和中国搞对抗对谁都没好处,但又抹不开面子拒绝美国的要求。   所以才出现这种模棱两可的表态,既想给美国交代,又不敢真的把话说死,这种骑墙的态度短期内或许能左右逢源,长远来看只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尴尬。   中国外交部对欧盟的表态反应很快,明确指出这是在扭曲决议精神,挑战国际共识,中国驻多国使馆也在第一时间发表文章,从历史、法理、国际法等多个角度阐述立场。   这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在向国际社会表明,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   台湾问题的历史脉络其实非常清晰,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要归还中国,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了这一点,同年10月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台湾。   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历史事实,不是谁想否认就能否认的,目前全球195个国家里,只有13个小国没和中国建交,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共识。   欧盟这次选择在敏感时刻挑事,可能也有经贸博弈的考虑,欧盟一直把中国定位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在芯片、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摩擦不断。   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欧盟试图通过炒作台湾议题,在和中国的经贸谈判中增加筹码,但这种算盘打得太精明了,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中国不是吓大的,该反制的时候绝不会手软,之前在类似问题上,中国采取过签证限制、资产冻结等手段,让对方切实感受到挑战核心利益的代价。   这次欧盟如果继续在错误道路上走下去,等待它的不会是想象中的好处,而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说到底,欧盟这次的表态既不明智也不现实,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各国利益深度交融,想靠耍小聪明占便宜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尊重历史事实,遵守国际法基本准则,维护既有的政治共识,这才是大国应有的姿态。   如果欧盟真的在乎自身的长远利益,就应该尽快纠正错误立场,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是为了一时的政治表态,把几十年积累的中欧合作成果置于险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