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小跟班现在都在观察,看看荷兰能不能撑住,如果最终妥协,可能大家就一哄而散,如果啥事也没有,这些小跟班们可能就会蠢蠢欲动,开始有样学样了,俗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没有任何损失就对不起他了。 这种观望姿态说白了就是投机,把荷兰当成了试水温的石子,只是他们没仔细琢磨,荷兰这颗石子本身,早就被历史和现实缠得进退两难了。 1624年荷兰人驾着船抢占宝岛台湾的时候,大概也觉得自己能把别人的地盘当成自家后院,没想到38年后还是被郑成功赶了出去。 几百年过去,这股子“先抢了再说”的惯性好像没怎么变,如今又成了第一个对中资企业动手的国家,只不过这次抢的不是土地,是实打实的产业和技术。 中国企业闻泰科技花334亿真金白银收购的安世半导体,本是笔明明白白的商业交易,结果荷兰政府借着美国的由头横插一杠,又是搞“超级监事会”卡脖子,规定技术不能卖到中国、海外投资超一百万就得报批,连在中国招研发人员都不行,后来干脆联合美国逼着换掉中国籍CEO张学政,把中方持有的股份交给第三方托管,美其名曰“维护安全”,说白了就是仗着有美国撑腰,想把别人买下来的企业硬生生抢回去。 这操作跟当年占台湾的路数多少有点像,都是觉得自己有靠山,就能不受规矩约束,却忘了时代早变了。 荷兰敢这么硬气,核心还是把美国当成了“免罪金牌”,美国在荷兰境内部署了150枚核弹头,欧洲反导系统的核心也安在那儿,等于给荷兰套了层安全壳,政治上还推着它当上欧盟轮值主席国,让它在欧洲能横着走。 就说荷兰最拿得出手的ASML,2023年对华销售占比都到29%了,光这部分就有64亿欧元的营收,其中成熟制程的光刻机六成要靠中国市场消化。 可荷兰偏要跟着美国限制出口,先是2023年3月禁了能造7纳米以下芯片的DUV型号,9月又把19070i、1980i这些老型号也纳入审批。 结果呢?先进机型的中国订单占比跌得只剩零头,反倒是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一路猛追,从当年不足五百亿的规模冲到五万亿以上,长江存储能造高端存储芯片,华为海思突破了先进技术,2025年前七个月集成电路出口还涨了近三成。 ASML自己都承认,2024年中国市场业务得受10%-15%的影响,到2025年底对华营收占比直接掉到25%,这还是靠着没彻底禁的成熟机型撑着,要是真把中国市场得罪死了,它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更有意思的是安世半导体这盘棋,荷兰政府折腾半天,却忘了这家全球第三大汽车芯片企业,八成产能都在中国广东,一半以上的生意靠中国客户。 中国商务部反手一记精准打击,禁止安世在华工厂给荷兰送关键零件,立马就戳中了要害,10月中旬宝马、大众等二十多家欧洲车企就扛不住了,芯片供应一断,部分车型生产线被迫减产,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着给荷兰政府施压,让它赶紧和中国协商。 荷兰本土企业更惨,乳业巨头菲仕兰当月出口量环比就下滑了,之前喊着“安世产业链不能断”的荷兰经济事务大臣,这下终于急着要和中国对话了,这前后态度的转变,活脱脱是被现实打了脸。 那些观望的跟班们其实都看在眼里,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2023年3月荷兰刚出台光刻机限制,日本立马跟上,经济产业省列了23种设备禁售名单,尼康、佳能直接中枪,结果呢?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半导体设备2024年上半年就降了2.9%,反而转头从荷兰抢着买能出口的DUV光刻机,2023年进口金额直接涨了三倍,达600亿人民币。 日本官员后来在新加坡芯片峰会上只能低声抱怨份额流失,这滋味估计不好受,德国的英飞凌、博世这些企业更精明,嘴上跟着喊“供应链安全”,暗地里却不敢真断了中国市场,毕竟中国既是他们的大买家,也是很多零部件的供应源头,真学荷兰硬来,自家工厂先得停摆。 这些跟班们心里门儿清,荷兰有ASML撑着尚且被反制得手忙脚乱,他们自己的家底更经不起折腾。 就像澳大利亚,之前跟着美国起哄,结果中国暂停购买必和必拓的铁矿,立马就让澳总理坐不住了,毕竟中国买了全球75%的铁矿,是澳大利亚的头号买家,没了中国订单,找别人补缺口根本不现实。 荷兰要是真栽了跟头,这些跟班们绝对会第一时间撇清关系,毕竟投机可以,但真要自己买单,没人愿意干这种傻事。 荷兰自己其实也在玩平衡术,嘴上喊着限制,暗地里却留了后门,可它又不敢违逆美国,只能在中间来回晃,这种骑墙姿态早晚得翻车,毕竟中国早就不是380年前那个任人摆布的样子了。 现在的局面其实很清楚,荷兰要是真撑不住妥协了,那些跟班们的投机梦直接就碎了,所谓的“对华限制联盟”立马会散架;要是它硬扛着不松口,就得继续承受产业反噬的代价,ASML的订单会掉得更厉害,汽车、乳业这些产业的损失还得扩大。 这时候荷兰还想玩“抢”的老套路,显然是打错了算盘,毕竟现在的中国,可不会再等38年才出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