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23日)发文写道:“《华尔街日报》关于美国批准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23日)发文写道:“《华尔街日报》关于美国批准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深入俄罗斯的报道纯属假新闻!无论这些导弹来自哪里,也无论乌克兰如何使用它们,美国都与它们无关!” 10月22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官员消息称,特朗普政府已解除对乌克兰使用西方远程导弹的限制,允许其打击俄罗斯境内纵深目标。 报道中提到的导弹型号包括射程超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这类武器若投入战场,将直接威胁俄罗斯腹地的军事设施和能源枢纽。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前多次公开呼吁获取此类武器,甚至在10月17日与特朗普会面时,直接提出“需要能收复全部领土的长距离武器”。 然而,特朗普的辟谣来得迅速且坚决。他不仅否认授权,还暗示美国对俄乌冲突的介入存在边界。这种态度与此前美方释放的信号形成鲜明对比:9月23日,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与泽连斯基会晤时,曾表示“不反对乌方使用远程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10月16日,美媒更披露特朗普政府可能放宽对乌武器限制。短短一周内,美国立场为何急转直下? 答案或许藏在美俄高层的密集互动中。10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主动致电特朗普,双方进行了2.5小时的通话。俄方透露,普京在通话中明确警告:若美国提供“战斧”导弹,俄美关系将遭受“不可逆的损害”,冲突也将升级至更危险阶段。 与此同时,匈牙利作为潜在的美俄会晤地点,其总理欧尔班公开表示“已做好接待准备”,但特朗普却在10月22日突然宣布取消与普京的匈牙利会晤,理由是“感觉不对劲,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这种反复背后,是美俄在冲突调停中的博弈。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多次将“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作为外交政绩的宣传点,但现实是冲突持续三年,战场范围不断扩大。 9月,美国曾向乌克兰提供俄方军事情报,协助其打击俄境内能源设施,此举被俄方视为“直接参战”。如今,若远程导弹授权成真,美国将彻底突破“不直接攻击俄本土”的红线,这或许解释了特朗普为何在关键时刻紧急“踩刹车”——他既要展现对乌支持以巩固国内选情,又需避免与俄罗斯正面冲突引发不可控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辟谣并未平息争议。乌克兰方面仍在争取西方支持,泽连斯基10月20日接受采访时强调“需要更多远程武器”;而俄罗斯则加强反制,10月19日宣布在黑海举行大规模防御演习,并警告“任何攻击俄领土的行为都将遭到毁灭性回应”。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特政府的政策分歧日益明显:国防部高层此前曾阻止乌方使用美制ATACMS导弹打击俄境内目标,而特朗普的盟友、副总统万斯则公开表示“考虑通过北约向乌提供‘战斧’导弹”。 这场风波还牵扯出更复杂的国际关系网络。10月22日,美国宣布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实施新制裁,特朗普称这是“极其严厉”的措施,但俄方回应称“制裁无法改变战场态势”。 而在拉美,美国与哥伦比亚的关系因“贩毒打击”问题急剧恶化——特朗普10月22日宣布停止所有对哥援助,指责其“配合俄罗斯扩大影响力”,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则反击称美国“以反毒为名行控制之实”。 当特朗普的辟谣声明与美俄乌三方的密集动作交织在一起,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究竟是“调停者”还是“参与者”?从提供情报到输送武器,从经济制裁到军事威慑,美国的每一步都在重塑冲突的走向。而特朗普的“假新闻”声明,或许只是这场大国博弈中又一次策略性的信息战。 大家如何看待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变化?是权衡利弊后的务实调整,还是为掩盖更深层战略意图的障眼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评论列表

尼古拉斯凯奇
尼古拉斯凯奇 1
2025-10-24 05:13
哎,司机一顿操作,杀了乌克兰的青壮年一百多万,剩下乌克兰的妞在全世界乱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