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在中国面对过的历届美国总统里,特朗普可能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这近4

在中国面对过的历届美国总统里,特朗普可能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这近40年来,中国面对的最“危险”总统! 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他毫不犹豫地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2018年3月,他依据所谓的“301调查”结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随后几年里,美国分两批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接着又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 整个贸易战期间,美国共计对约37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了关税。这种单边主义的贸易霸凌行为,彻底改变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基调。 在第二任期筹备阶段,他的团队被透露计划进一步升级对华技术封锁,2025年3月,美国商务部以涉及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开发和“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为由,将54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4月又进一步叫停英伟达部分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的对华出口,这种科技封锁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遏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势头。 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还体现出高度的不可预测性,2025年10月,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声称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了高达155%的关税,并威胁如果达不成协议会采取更严厉措施。 然而实际数据显示,其任内通过关税战获得的关税收入约为720亿美元,远低于他声称的“数千亿美元”。这种夸大其词和虚张声势,正是他谈判风格的特征,但也增加了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 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在展现强硬一面的同时,也会根据实际需要突然放软姿态。2025年10月,他突然表示已收到中方邀请将在2026年初访华,并在台湾问题上刻意保持低调。 当记者询问台湾问题时,他只是简单回应“我们与中国关系很好”便转移话题。这种转变背后,其实反映出他急于与中国达成新经贸协议的务实考量,在他看来,台湾问题是可以暂时搁置的谈判筹码,而非不可逾越的原则问题。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对华政策预计将更为激进,据2025年1月的一份分析显示,其提名的外交安全团队中对华“鹰派”人物居多。国务卿人选马尔科·卢比奥经常讨论外国“威胁”,尤其是中国。 在贸易领域,特朗普曾声称“字典里最美好的词就是关税”。他在竞选中多次承诺,若再次执政将对所有来自中国的产品征收60%的关税。2024年11月,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上台后将因芬太尼问题对所有进入美国的主要中国产品加征额外10%的关税。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理念核心是“美国优先”,他在2024年大选期间一直将此作为重要竞选口号,其团队发布的《确立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报告强调,支持将联邦资金与直接惠及美国人民的明确目标联系起来。 这种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单边主义思维,使得他更倾向于采取直接施压的方式处理对华关系,而非通过多边框架进行协商。 特朗普的另一个危险之处在于他善于利用舆论对中国进行污名化,他曾在第一任期内推出“中国行动计划”,对中国科研人员进行打压,甚至抓捕孟晚舟作为筹码。 美国还频频指责中国“网络攻击”,无理撤销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制造“中国威胁论”。这种舆论战不仅影响中美关系,还在国际社会刻意制造对中国的误解。 在军事安全领域,特朗普政府也没有放松对中国的遏制。他在第二任期预计将大幅增加军费开支,甚至希望将国防预算提升到1万亿美元。这些预算资金很大部分将流向军工企业,延续美国军工引领科技发展的模式,试图将军事技术优势转化为对华竞争的优势。 纵观特朗普的对华策略,其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破坏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二是运用非传统政治手段,增加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三是实施全方位遏制,从经济、科技、金融到地缘政治多个层面同时施压,这种多管齐下的做法,使得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特朗普的极端压力也催生了中国的战略觉醒。面对贸易战,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被压垮,反而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稳居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第一大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在尖端科技领域,美国修筑的“小院高墙”没有阻碍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势头,反而促使中国加快自主研发步伐。特朗普的压制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的技术自立进程。 中国在面对特朗普式的压力时,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只有通过增强自身实力和韧性,才能有效应对这位“危险”总统带来的挑战。